寧波鎮海文化藝術中心照明設計案例賞析
摘要: 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5月6日晚,第32屆IALD國際照明設計獎頒獎典禮在紐約如期舉行。一座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建筑“寧波鎮海文化藝術中心”憑借驚艷的實景燈光效果,從206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光藝術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了全球照明設計界的“奧斯卡”獎——IALD卓越獎。
點擊查看更多高清圖集>>>http://www.fyhuishou.com/case/20150818/41279.htm#p=1
項目名稱:鎮海文化藝術中心
業主單位:寧波市鎮海海雄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主建筑師:江天風
光藝術作品營造團隊:浙江·永麒光藝
燈具提供商:上海廣茂達光藝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位置:寧波市鎮海新城北區
面積:59,634㎡
完工時間: 2014年6月16日
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5月6日晚,第32屆IALD國際照明設計獎頒獎典禮在紐約如期舉行。一座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建筑“寧波鎮海文化藝術中心”憑借驚艷的實景燈光效果,從206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光藝術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了全球照明設計界的“奧斯卡”獎——IALD卓越獎。
“用燈光給建筑穿上度身定做的‘晚禮服’,讓夜比白天美。”項目的“創作者”,中國平臺式光藝術作品模式開拓者——浙江永麒光藝團隊如此詮釋自己營造的“光藝術作品”。
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水立方”第一次用燈光藝術驚艷了世界,那么,7年后的今天,“永麒光藝”試圖以燈光藝術改變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夜幕悄悄降臨寧波鎮海新城核心區箭港湖畔北岸,三個圓弧形紅頂的建筑流光溢彩地舞動起來,成片微藍色的光顯得干凈利落,光面上不時閃過一條紫色的光帶,如絲綢拂面般柔和爽滑,光的節奏和韻律充分彰顯了建筑的層次感,將建筑的大氣、優雅表達得淋漓盡致。
建筑就是光的藝術,只是一直以來建筑的美主要體現在白天,一旦漆黑的幕布拉上,便是一片不變的照明燈火,有時還會刺眼。可如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燈光不應該只是毫無故事的亮化工程,更應該把建筑的美拓展到夜晚,甚至,夜比白天美,把每幢建筑打造成“光藝術作品”這才是照明行業的頂級追求。
“他們說——設計不只干設計的事”
對于燈光設計團隊這個時尚的名頭永麒光藝并不認可,他們認為自己更應該被稱為“燈光營造團隊”,因為他們不只是干設計師的事兒。他們踏著光藝術作品營造之路,用專業的技術、無比嚴謹的態度,認真把控從“設計”到“實現”的每一步。難怪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贊言:永麒光藝的設計團隊是一個“實現派”光藝術作品設計團隊!
鎮海文化藝術中心,位于鎮海新城核心地段,瀕臨海濱,臨湖而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該建筑風格獨特,外觀酷似孕育生命的“窠”,寄托人類對未來的希望。三個橢圓形建筑及之間的三角形聯系帶又好像水分子H?O,水兼具至柔至美、善萬物而不爭,契合鎮海文化的內在張力,也與寧波文化絲絲相扣。正是這樣一個具有特色與想象力的重要地標性建筑,在夜幕降臨后更是要被表達的美輪美奐而又獨具匠心,這件極具挑戰的夜間“晚禮服”業主最終還是放心的交由寧波本土最具實力的“永麒光藝團隊”按照“光藝術作品”理念精心打造。業主充分信任這個專業的團隊有能力讓每個營造的項目都能從最初的“設計圖”最終落地變成為一件精美的“光藝術作品”。
永麒光藝團隊認真解讀鎮海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筑設計理念與構思,細細品味蘊含在建筑中的靈魂與文化,又通過對幕墻特色的合理分析,對每一個燈光參數的科學計算,希望通過科技、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來全面演繹這幢建筑的魅力。最終這個團隊決定運用“城市舞臺之光”這個主題,通過建筑的基本元素和符號,展示鎮海美麗、浪漫、活力、開放與創新的現代都市文化,借助光影的變化,將建筑大氣、優雅的造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在充分把握簡約主義設計理念的精髓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典建筑造型智慧,將水墨江南的詩意融入其中,光影相依相隨,充分展現建筑的典雅與韻味。
在永麒光藝設計部的一臺電腦里,堆著一張張看起來燈效無比華美的設計圖,美倫美奐,不過文件夾卻被標明“廢圖”,永麒光藝的理念:“再好的設計如果落不了地,也是無用的,光藝術作品的營造——設計是左手,實現是右手,右手掌握著主導力量。”所以,永麒光藝這支團隊不只是畫畫圖,更像是個設計總承包,他們有自己的設計能力、有自己的光效實驗場、有自己的施工團隊,可以跟蹤幫助整個項目的落地實現。
“他們說——只相信眼見為實”
鎮海文化藝術中心是要求“帶設計深化”施工的項目。最初的設計圖不過用了半月就起草完畢,可呈現出如今的模樣,整個營造過程卻花了近兩年時間。
設計圖一出,這個團隊就要開始做實景試驗,在他們眼里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基本決定了這個項目的成敗。真正的內行人都知道,燈光設計不同于其它領域可以簡單的畫畫圖紙或用電腦模擬效果,不同的燈,不同的裝燈方式真正會出現什么樣的效果,這個團隊只信奉——“眼見為實”。
鎮海文化藝術中心幕墻是由一個一個菱形玻璃框組成,需要在菱形邊框上裝燈。“永麒光藝”設計團隊搬來和該建筑外墻一模一樣的玻璃框,嘗試按照設計圖把燈帶裝在每一個菱形邊框上,很快就發現燈帶顯現出一顆顆明顯的燈珠,鏡像和眩光問題都很嚴重。他們又模擬了幾種不同的裝燈方案,卻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只能重新定位燈具安裝節點,重新設計燈型及配光,經過這樣不下五次的大變動,最后不僅確保了燈光的效果完全得以實現,而且真正做到了“見光不見燈”。
“他們說——設計變更還在施工中”
功課做到此處,一個光藝術作品的離成功營造還差一步,就是了安裝實施階段的精益求精。為什么這樣說?現場施工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因素可能都會影響燈光的最終呈現,鎮海藝術中心施工時,他們就果然遇到了棘手的問題。舉一個小例子:
鎮海文化藝術中心的連廊原本設計的是將燈具安裝在建筑內部,結果一到現場安裝,發現幕墻出現了變更,連廊內部原本計劃裝燈的部分被一根根柱子隔斷,如果不顧最終效果直接按圖施工,原本應該連續的燈效就會出現斷層。但是如果現場改變燈具及安燈方式,很可能會給后期的竣工結算帶來一系列的麻煩。可是,沒有什么可以阻擋這支團隊對光藝術作品的追求,他們直接在現場就開始調整方案,一刻也不耽誤。上天是公平的,誰愿意如此不計代價的付出,誰就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就是靠著這股子追求“光藝術作品”絕不妥協的認真勁兒,最終這個項目成功落地并問鼎了照明行業的世界最高獎。
未來其實很多領域都可以借鑒這樣的“光藝術作品”營造模式,最大限度保證設計效果。
“他們說——設計也有售后服務”
設計也有售后?不錯,這就是“永麒光藝”提出的全新理念。永麒光藝認為,一個好的光藝作品由成千上萬盞燈組成,投資是巨大的,因此,不僅要成為當下的地標,更要在五年、十年后,仍然是屹立不倒的藝術精品,至少延續每一件燈藝作品的藝術生命十年不落伍。這需要作品不斷有新的燈光形態呈現。建筑夜景的升級,這靠的是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鎮海文化藝術中心的燈光圖案可以隨著建筑對美的需求而不斷升級變化。鎮海是個港口城市,而這幢建筑的設計靈感又是運用了水分子的結構,所以在藍色的光影里似乎可以聞到海水的氣息。而建筑上偶爾飄過去的紫色光帶,似乎在告訴你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故事,建筑上每一片燈光都在講故事。時而它又會呈現出一片純凈的模樣,白色、藍色、金色的單色退暈,讓這幢建筑立刻化身為一位優美的少女,安靜的注視著自己在湖水中的倒影。明天夜幕降臨的時候,鎮海文化中心會變成什么樣的美景,誰知道呢?期待著這個團隊不斷地藝術創作,不斷地努力實踐,不斷地給我們驚喜。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