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雷一首《成都》,又掀起了一股民謠熱。這首歌在網易云音樂上收獲了 22 萬多條評論,有網友留言道:“當初郝云的《去大理》,讓我義無反顧地背起行囊去了云南,現在聽了趙雷的《成都》,好吧,我正在訂機票。”
據說,一首《成都》帶熱了成都的旅游,很多人都想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再去“小酒館的門口坐一坐”。一首歌點亮一個地名,帶動一地的旅游,《成都》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當然,這也非偶然,現在的城市越來越現實堅硬,人們也越來越容易被這種柔軟的音樂擊中。
說到旅游,為了拉動旅游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城市管理者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奇招不斷。比如,幾個城市爭搶歷史人物出生地、搶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近年來屢見報端;還有前些年,某城市打出一個宣傳口號:宜春,一個叫春的城市。呵呵,這腦洞大得讓人想入非非呀。像《成都》這樣,一首歌就能帶動當地旅游經濟增長,那簡直是一本萬利。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好像人們為什么喜歡民謠一樣吧。現在的城市人越來越分裂,一頭是極力地掙脫,一頭又是萬般地想念。就像我們都渴望回到故鄉,過上山清水秀的田園生活,一邊卻又對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戀戀不舍,并對這種熱鬧喧囂不斷地加持,從白天到黑夜。就像我們需要用很多很多外在的物質來填滿內心的空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顯得那么孤單。
當然啦,某種角度而言,山水照明讓我們有機會換個角度看看我們的城市,在這個越來越快、越來越看不清的城市節奏里。山水照明也許不僅是一個照明領域,更是一種視角,讓我們可
以從這里,看一看,我們所來之地,和將去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