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照明行業進入了寒冬?今年光亞展的熱度相信給不少人增加了信心。據悉,今年觀展人數達156,898人,較去年增長8.1%,其中國內觀眾128,746人,海外觀眾28,152人。
那么,來的人這么多,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他們是怎樣逛展的?我們兵分兩路,跟蹤采訪了照明工程師龐家知和燈具設計師葉勇進,觀察他們在逛展過程中看什么、怎么看,以及記錄他們逛展中的小趣聞。透過不同的角度,我們會看見什么?
跟訪對象:龐家知珠海航空城發展集團照明總工程師
時間:6月9日15:00—17:00
逛展路徑:11.2館、10.2館、9.2館、9.3館、10.3館、11.3館、5.1館
9日下午3點,記者在經歷了“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后,終于在人頭攢動的
9.2館前和龐家知老師匯合。進入展館前,龐老師告訴記者,他逛展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就是“隨便逛逛”。而在歷經了兩個小時的“隨便逛逛”之后,記者還是總結出了龐老師逛展的一些特點。
1、更關注中小廠商
由于龐老師做的是戶外照明工程,所以他重點關注了戶外照明燈具,而且多為中小廠商的產品。他認為,最有創新性的產品往往最先出現在中小廠商,因為他們的生存壓力更大,創新求變意識更強。另外,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大企業、知名企業的信息比較容易獲取,而對于沒有信息傳播優勢的中小企業而言,光亞展仍然是它們不可錯過的展示和推廣平臺。他收集了一些中小廠商的聯系方式,希望在會展之后通過更深入的了解,從中找到一些合作者。
比如他這次走展關注最多的軟燈帶(圖1-3),除了知名燈帶品牌歐曼之外,龐老師還看了好幾家規模不一的燈帶展商,它們的產品質量和照明效果各不相同。龐老師表示,用料好的軟燈帶壽命并不比硬燈條短,而且現在的軟燈帶變化效果比以前更豐富,不僅造型方便,而且價格實惠,在戶外照明中也有廣泛的用途。
龐老師還留意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結、中國燈籠造型的景觀燈(圖4)。他表示,這種景觀燈由于技術含量太低,現在生產的廠家已經越來越少,大廠商更不可能去生產。這些還在生產、還能來參展的廠商,說明做得還不錯。
2、關注產品的應用性、實用性
在本次走展中,龐老師全程將“實用”的路線貫徹到底。他表示,現在對于同等價位的產品來說,技術上的差別是很小的,工程商更看重的是產品的應用性,也就是說你得拿出案例,告訴別人你的產品能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
下圖這款被放置在水池噴頭下的玫瑰花燈具,憑借仿生的造型和出色的防水能力獲得了龐老師的肯定。他表示,這種仿生造型的燈具由于能方便地營造出氛圍感而在景觀照明中有著很強的實用性。
而在本次走展接近尾聲之時,龐老師還被一個擺滿各種小光源的展位吸引了。他笑著跟記者解釋,逛了這么久,好像都沒有看到做這種小光源的,它們可以用在一些模型、雕塑里,方便更換。總之,應用性、實用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