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騰訊新聞這樣一條推送:“廣州燈 光節首日,男子差點回不了家。”講的是在五羊邨上班的 曾先生在廣州國際燈光節開幕當天下晚班,遇到看燈光節 的人流,于是地鐵大排長龍,公交輛輛爆滿,滴滴出租加 價都叫不到車,差點要走路 1 小時回家的遭遇。
那么,燈光節到底是有多火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7 年里昂燈光節 4 天時間展出 40 多件燈光藝術作品,吸引了 來自世界各地 180 萬游客;廣州國際燈光節歷時 24 天,觀 展人數超過 800 萬人次;為期 7 天的古鎮燈光文化節參觀 人數達 218.5 萬人次……感覺現在無論是哪里的燈光節, 從國外到國內,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甚至是一個城鎮, 都是人從眾 。有設計師開玩笑說,他去里昂看燈光節, 走哪都能碰到國內的同行,讓他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出了國。
關于里昂燈光節的來歷,有“鼠疫說”和“普魯士攻城說”, 但是,不管是哪種傳說,其實都是源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再來看中國各地方興未艾的燈光節 / 燈光秀, 為什么這么火?其根本原因,習大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 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 矛盾。是的,我們的城市黑暗了太久,我們的生活被禁錮 在兩點一線之間,我們在溫飽之后精神渴望得到充盈…… 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極大地激發著市場 的開拓,這其中也包括燈光市場。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燈 光節 / 燈光秀在中國各地勃發必然有它深刻的市場需要和 人們精神需要的原因。
然而,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讓燈光節 / 燈光秀像建筑 那樣,“淪為巨大資本流動的可視化裝置,與人脫離,不 過是無形資本的具象體現”。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燈光節 / 燈光秀與城市、與人之間的依存、共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