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基股份(300046,SZ)2月8日公告稱,公司與收購的北京彼岸春天影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彼岸春天)原股東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彼岸春天業績承諾期由2018年延長至2020年,并就新增業績承諾期相關補償機制等內容進行了約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半導體器件業起家的臺基股份于2016年通過17倍溢價收購了彼岸春天100%股權,從而形成“半導體+泛文化”雙主營模式,外界對其轉型影視的發展情況也十分關注,而1月30日發布的2017年業績預告顯示,彼岸春天首部電影票房未達預期,且未完成2017年業績承諾。
首部電影票房慘淡
2016年6月,臺基股份以3.8億元收購彼岸春天,溢價率達17倍,借此進入影視行業。當時彼岸春天原股東承諾2016年~2018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3900萬元、5070萬元,累積扣非凈利潤總額不低于11970萬元。
但是,彼岸春天的實際盈利情況似乎不那么樂觀。
臺基股份在2017年業績預告中表示,彼岸春天首部電影票房未達預期,另外部分平臺定制網劇項目因延期拍攝,無法在當期確認收入,預計將自2018年一季度起逐步貢獻業績;預計2017年度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2600萬元至5600萬元,主要系彼岸春天未完成2017年度業績承諾,公司將向其原股東收取業績補償款。
記者注意到,彼岸春天首部院線電影為饒雪漫小說改編的青春片《秘果》,主演包括陳凱歌之子陳飛宇等高話題性人物,但是《秘果》的票房卻讓人失望,在各大媒體的描述中多為“慘淡”“撲街”等字眼,豆瓣評分僅4.7分。根據CBO中國票房統計顯示,《秘果》上映兩周累計票房僅795.5萬元。
另外,2017年彼岸春天還完成制作網絡劇《遇見男友KIMO》和《智能男仆》,但這兩部作品的成績也可謂“慘淡”。
未完成2017年業績承諾后,彼岸春天原股東于2月7日與臺基股份約定業績對賭期延期兩年,2019年、2020年承諾扣非凈利潤均為不低于5000萬元,如果2019年、2020年達到當年承諾凈利潤的80%,則當年無需補償。
彼岸春天延長業績對賭期,是否因為2017年業績不振?2月8日上午,記者致電臺基股份證券部,按工作人員要求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收購影視公司遇挫折
事實上,在2016年6月收購彼岸春天后,臺基股份還在策劃買下另一家影視公司,加快泛文化領域布局。2016年9月份,即收購彼岸春天3個月后,臺基股份宣布擬以8.1億元收購上海潤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金文化),評估值增值率為674.74%,交易對象包括知名演員韓雪、導演趙小丁等。
不過臺基股份此次收購并不順利,先后兩次收到中國證監會反饋意見,涉及收購標的估值合理性、未來業績的可實現性等28個問題。
2017年8月,臺基股份宣布終止收購潤金文化,原因是國內證券市場環境、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造成本次交易已經耗時較長。而臺基股份在后續的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致力于雙主業的方向沒有改變,未來如有潛在并購重組機會仍會推進。
不過截至目前,臺基股份并沒有繼續收購影視標的的動作。那么此次彼岸春天業績不振,會不會影響臺基股份的影視布局呢?記者試圖聯系臺基股份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國內資本市場影視資產重大重組無一過審,包括新文化(300336,SZ)、共達電聲(002655,SZ)、東方網絡(002175,SZ)等終止了影視資產重組,另外還有多個上市公司影視資產并購經歷較長時間仍未完成。臺基股份能否如愿加大影視行業布局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