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馬股閃崩,告訴你一個真相!)
一些曾經堅挺的藍籌股、白馬股,似乎正變得脆弱不堪。
4月18日,在國產芯片板塊的漲停聲中,超千億市值的廣汽集團卻一度觸及跌停,收盤跌幅8.4%。
除了被外界變量影響,業績波動、數據不及預期也侵擾著不少藍籌股、白馬股,跌幅較大者有的是的確面臨成長困境,有的則別有乾坤。
汽車股“危”、“機”共存
除廣汽集團外,宇通客車股價18日波動明顯(跌3.93%)、港股北京汽車也下跌了10.19%。
部分汽車股下跌或與汽車行業將擴大開放的消息有關。
發改委方面4月17日透露,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廣汽集團是汽車板塊的排頭兵之一,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15.75億元,增長44.84%;凈利潤107.86億元,增長71.53%。過去一年,廣汽集團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但合資品牌的業績貢獻依然不可或缺。
從數據看,2017年,廣汽集團共銷售汽車200.1萬輛,增長21.3%,自主品牌平臺廣汽乘用車全年銷售50.9萬輛,增長36.7%。
合資品牌方面,廣汽本田銷售70.5萬輛、廣汽豐田銷售44.2萬輛、廣汽菲克銷售20.5萬輛、廣汽三菱銷售11.7萬輛。2017年,廣汽集團實現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收益82.4億元,增長43.7%,為重要盈利來源。
擴大開放意味著什么?某汽車業上市公司人士表示,汽車行業畢竟是實行過渡期開放,“有的汽車企業(自主品牌)已具有一定實力,接下來會加速苦練內功,這未嘗不是好事。”
平安證券認為,汽車行業有危有機,開放外資股比,優秀企業更將成為中流砥柱,我國必須且一定能出現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
平安證券還在研報中指出:宇通客車在新能源車及客車領域均為國際一流企業,濰柴動力在重卡領域最具競爭力,乘用車中的吉利汽車發展迅速,寧德時代在電池領域優勢明顯。未來,這些企業都有可能成為汽車行業的中流砥柱。
業績波動釀大跌,是否錯殺?
對白馬股、成長股來說,業績增長勢頭的動向其實更容易影響股價。
2月底老板電器的下跌即是一例。最近,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4月10日,在港上市的國藥控股公告,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減少30%左右。這一“預減”令市場意外,次日,國藥控股大跌16.9%,并帶動上海醫藥、華潤醫藥等不少同行股價回調。
不過,也正是在回調過程中,不少資金開始展開更深入的再研究。
以消費電子供應鏈龍頭之一藍思科技為例,其于4月10日發布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凈利同比下降60%到50%,預計盈利為8823.19萬元至1.1億元。
要知道,藍思科技剛于今年2月末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去年營收突破237億元,增55.94%;凈利超21億元,增76.31%。
前后的增速反差,令藍思科技4月10日當天跌停。
不過,藍思科技公告中的一句話被恐慌情緒“選擇性遺忘”。公司特別提示:新產品良率不斷提升及消費電子行業逐漸轉入旺季,將有利于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同比明顯改善。
藍思科技相關人士稱,一季度下滑有深層次的原因,“國產手機發布并量產了多款中高端新機型,多款采用了前后蓋雙面玻璃、3D曲面玻璃的外觀設計。藍思科技業務廣了,初期投入大點,后續收益也更大。”
中泰證券研究報告預測,藍思科技的一季度為全年低點,二季度有望回暖。“國產品牌多款雙玻璃新機型的‘拉貨’在春節后才陸續開始,但需一定的良率爬坡時間,到3月中下旬,良率才逐漸爬升到位。盈利貢獻將主要在第二季度體現。”
該研報稱,藍思科技2018年受益于大客戶雙玻璃方案、國產雙玻璃方案跟進(大部分中高端機型后蓋采用的是3D玻璃)等因素帶動下,高增長有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