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導體板塊近七成預增 產業基金持續發力)
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品
國際半導體產能正在逐漸向國內轉移,受益于產業大趨勢與企業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國產化替代趨勢愈加明顯。雖然進口替代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但在人才紅利逐步釋放、國家政策高度支持和資本投入的持續推動下,產業有望與資本形成正向反饋,迎來加速發展期。
產業基金投資A股公司
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并成立了規模萬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產業基金累計有效決策投資67個項目。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產業基金持有國科微、通富微電股份比例超過15%,在北斗星通、三安光電、兆易創新的持股比例超過10%。
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募資之中。目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并獲批。接近大基金的消息人士透露,大基金二期籌資規模超過一期,在1500億-2000億元左右。按照1∶3的撬動比,所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在4500億-6000億元左右。加上大基金第一期1387億元及所撬動的5145億元社會資金,資金總額將過萬億元。
48股發布中期業績預告 近七成預增
在半導體板塊的62只個股中,目前已有48家半導體公司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其中33家公司中報業績預告增長,占比近七成。
8家公司半年報業績預告凈利中值超過100%,包括全志科技、北京君正、艾比森、納思達等,其中全志科技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300萬元至8000萬元,同比增長4220.04%至4634.29%,排在首位。
6家公司預告凈利潤同比增幅中值在50%-100%之間,包括富滿電子、臺基股份、瑞豐光電、南大光電等。
從成長性來看,2015年至2017年凈利潤增速連續超過20%的有10家,其中有6家連續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
這10家公司中除隆基股份外,均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僅有拓日新能1家凈利潤同比增長預減,其它7家均預增。其中北方華創預計凈利潤增幅中值為125%,排在首位,其次為晶盛機電、瑞豐光電,分別增長1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