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大股東“掐點”減持 半導體封測龍頭長電科技折翼)
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
9月13日半導體板塊上演 “龍頭斬”。作為芯片封裝測試龍頭,長電科技(600584)昨日開盤后迅速放量跌停,收于12.78元,成交總額高達6億元,使得申萬半導體板塊下挫0.43%。上市公司原第一大股東疑似“掐點”減持計劃引發爭議和對基本面擔憂。
“掐點”減持
當天龍虎榜顯示,長電科技放量跌停背后是機構席位聯袂出貨,三家機構專用席位與上海、成都游資席位合計凈賣出6201.35萬元,占當天總成交約2成;前五大買入席位買入占成交比例不足10%,其中安信證券合肥徽州大道證券營業部凈買入最多,達到1520.41萬元,滬股通專席也現身凈買入1028萬元。
不過,其他封測同行上市公司并未普跌,比如通富微電微跌0.87%,華天科技、晶方科技等收漲。另外,兆易創新等在板塊中跌幅居前,但均未超過5%,顯示并沒有出現行業整體利空情形。
回溯公告,長電科技9月12日晚間公布了股東減持計劃,新潮集團出于資金需要,計劃9月13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90日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6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
目前新潮集團持有公司股份占比10.42%,為公司第三大股東。新潮集團作為公司的原始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王新潮,因杠桿收購新加坡同行星科金朋引入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下簡稱“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后,所持股份被不斷稀釋。
這次并非新潮集團首次減持,但投資者交流平臺顯示,本次長電科技減持計劃引發諸多不滿,新潮集團被指“掐點”減持。
8月31日晚間,長電科技公告完成了非公開發行。自去年7月公布預案后,4月2日長電科技定增獲證監會審核通過,8月15日拿到正式批復,向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和金頭領航發行合計2.43億股,發行價為14.89元/股,最終獲認購募資約36億元。
方案公布后,長電科技股價延續了此前跌勢,昨日收盤價(前復權)已跌破發行價,幾乎創下近3年來新低。截至記者發稿,長電科技董秘辦和董秘朱正義均未接通電話回應股價異動。
方案顯示,前述定增完成后,大基金持股比例從9.54%增至19%,芯電半導體持股增至14.28%,相關持股將鎖定3年;新潮集團并未參與定增,持股比例從13.03%降至10.42%,也不在本次定增禁售股范圍。另外,新潮集團本次減持計劃股份來自首發股份和配股等。
基本面存隱憂
實際上,本次并非新潮集團首次減持,其過去一年內已合計減持了1.44%,但這次減持計劃公布后,市場卻產生了軒然大波,與投資者對其基本面擔憂不無關系。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長電科技增收不增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5%,但歸母凈利潤1085.92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7.80%。
長電科技表示,凈利潤下降主要是去年同期完成了星科金朋合并。公司繼續著力于恢復和提升星科金朋盈利能力,提高產能利用率,逐步恢復盈利能力。報告期內,星科金朋凈利潤虧損4359萬美元,同比減虧1521.7萬美元。
在行業中,半導體封測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分化。大基金協議入股的晶方科技凈利潤同比下降約5成;同樣獲大基金助力收購的通富微電凈利潤卻同比增加18.12%。
國金電子分析師指出,長電科技雖然營收仍有近10%的增長,但是凈利潤同比仍然大幅下降,營收有一定增長主要是并購的公司星科金朋完全并表,盈利狀況仍然堪憂。
電子行業私募研究員向記者表示,市場對星科金朋后續扭虧持謹慎態度,加上封測行業周期性已經跟隨半導體行業周期下行,這在存儲芯片上表現尤為明顯,另外臺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也開始做封裝測試,勢必會擠壓市場。
作為國際存儲芯片龍頭,美光科技9月份以來已累計下跌近21%。周三高盛在給客戶報告中,警告內存芯片需求惡化,預計明年上半年DRAM內存芯片將會逐漸出現供應過剩。閃存市場基本面疲軟,當天美股半導體股大跌。
在長電科技投資者交流平臺上,同樣充斥著類似的對行業周期和公司基本面惡化的擔憂,對于新潮集團減持,部分投資者甚至呼吁大基金接盤。
長電科技是大基金參與海外收購的首家上市公司,通過三級股權架構,大基金斥資3億美元助力長電科技“蛇吞象”式收購,使國內封裝巨頭長電科技晉級全球第一梯隊,躋身全球第三大封裝測試上市公司。
在本次定增預案公布時,長電科技董秘朱正義向記者表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入股以來,都是做財務投資者,這次通過增發將成為第一大股東,也是進行財務投資;大基金總裁丁文武也曾在2015年表示過,大基金不會在投資項目中尋求做大股東。
但現在一方面長電科技原始大股東新潮集團在不斷減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人事也發生變動。統計顯示,去年7月,6個董事席位中有4位來自大基金以及華芯投資等,監事會中也有兩位大基金派駐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