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亞德李軍:“吶喊”作用有限期待政策“組合拳”)
■本報記者 李喬宇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10月17日凌晨,利亞德董事長李軍在他的朋友圈發布了一則聲明,鼓勵員工增持公司股票,承諾兜底并保證只賺不賠。當日開盤,公司股價直接漲停,上證指數止跌回升。在接下來的10月19日以及10月22日,上證指數又連續收出大陽線。這般反轉現象正在緩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氣氛,對于10月17日前后A股市場的點位,有股民戲稱為“吶喊底”。
談及“吶喊底”,李軍笑稱:“這是大家的一種期待,期待那是個底,能夠盡快漲上去。”但李軍同時坦言,“吶喊”的作用是有限的,期待政府能夠打出“組合拳”,干預非理性的市場下跌。”
“吶喊”作用有限
談到這次預料外的走紅,李軍笑稱“因為喊出了大家的心聲,引發了共鳴。”至于兜底聲明的發布,則是因為“有感而發”。
“這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才出來喊兩句。”李軍談到:“當時公司股價從每股17元多跌到每股6元多,那個時候覺得市場特別不理性,也不符合市場規律,可以說是太離譜了。”李軍表示,尤其是三季報預告剛剛披露,公司業績增長良好,但“三季報預告出來后,股價居然還在大跌”。
談及此前市場下挫的原因,李軍表示,這固然與國際經濟局勢有關,市場的不確定性打擊市場信心,部分投資者贖回基金產品,部分產品持有股票出現爆倉,導致機構資金被動減持。但同時,李軍稱,不排除其中還有空頭資金砸盤等原因。
兜底聲明發出后引發市場熱議,聲明、上市公司利亞德以及利亞德董事長李軍本人的相關事宜“刷屏”,二級市場亦做出明顯反應。10月17日,上證指數止跌回升上漲0.6%;利亞德股價則直接封漲停。此后,利好政策逐步出臺進一步推動市場上行。截至10月26日收盤,上證指數自10月17日起上漲2.06%;利亞德則在此期間連續4個交易日收出陽線,股價上漲26.81%,漲幅超過市場水平。
利亞德也在此間經歷了上市以來最大單日成交額。數據顯示,10月17日,利亞德放量上行,當日成交量達77.25萬手,成交額5.58億元。次日,利亞德成交量進一步上行,當日成交109.73萬手,成交額為8.36億元。李軍稱,這是利亞德上市以來經歷過的最大成交量。
誰在搶籌利亞德?目前還難以得到答案。但據李軍透露,公司內部資金力量有限。據了解,利亞德此前就已推動過員工持股并承諾兜底,李軍亦坦言“公司管理層以及普通員工資金已經彈盡糧絕”。機構資金或為搶籌資金的重要來源,據10月17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當日買入利亞德金額最大的前5名名單中,機構專用席位占據3席。此外,李軍同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盡管今年以來利亞德在二級市場走勢萎靡,成交量一度寡淡,但外資持股數量幾乎“翻了一倍”。
二級市場的這些變化正在緩和市場情緒,有股民稱當下的市場環境為“吶喊底”。談及“吶喊底”,李軍稱,這只是大家的一句玩笑,是股民對于市場的一種期待,期待市場已跌至底部。李軍同時坦言,“吶喊”的作用非常有限,未來二級市場的走勢還是要期待政策的落地實施。
期待政策進一步松綁
巧合的是,在兜底聲明發布不久后,一行兩會先后發聲并出臺利好政策,地方政府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消息屢見不鮮,另有消息稱,更多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的政策即將出臺。李軍談到,利好政策提振了二級市場的信心,未來期待政策的進一步落地。
但當前看來,市場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信心問題。李軍認為,化解民營企業高質押風險,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還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松綁,期待政策“組合拳”。
一方面,在李軍看來,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一個直接解決途徑就是提高股權質押折扣率。
目前來看,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折扣率普遍為三折左右。“這就意味著質押價值100萬元的股票,只能換得30萬元左右的資金。” 李軍具體解釋,“目前來看,上市公司所質押股份的價值已經跌到30萬元,按照目前的質押折扣率僅能換到9萬元的資金。但這個時候股價風險已經跌到相對安全的地步了,沒有必要再實行那么低的折扣率。”
在李軍看來,如果股權質押折扣率能夠從三折調整至五折,那么將釋放出很多股份,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來看,李軍同時呼吁政策給民營企業董事長、大股東們“松綁”,放寬質押資金的使用用途。李軍稱,股權質押出的資金目前必須投資于實業,“但現在不是說滿大街都有實業機會,并且很多大股東還面臨著沉重的債務”。“債務問題是燃眉之急,但大股東即便質押出錢來也還不了。”在李軍看來,這就限制了企業自救的機會。
李軍同時呼吁政府對民營企業增信。李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民營企業融資難是老生常談了,銀行首先是企業,以盈利為目標,對于銀行而言,中小型企業風險相對較高。
“這就需要政府機關也好,擔保公司也好,對民營企業提供增信支持。”至于中小企業的債務風險,李軍希望國資能夠為債務風險進行再擔保。
此外,李軍同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質押率高,很大一定程度上與企業自己本身的激進風格,以及公司熱衷于跨行業投資的行為有關。李軍指出,很多企業熱衷于追逐風口,屢屢投資與自身主業無關的公司。在李軍看來:“這都是血的教訓,民營企業的核心是主營業務,還是要專注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