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億如何撬動萬億 揭秘產業大基金選股思路)
由多個“國家隊”公司發起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的二期基金規模約為20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1:5的撬動比,大基金二期的資金總額將超過萬億元。
近日,大基金頻頻增持A股集成電路企業。集成電路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大基金投資的企業是精挑細選的個股。”
千億大基金撬動萬億,其背后的選股有著怎樣的邏輯呢?
大基金頻增持
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大基金于同年9月正式成立,是國家第一支規模超過1387億元的國有投資基金,堅持國家戰略發展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方針指導基金投資。
該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覆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并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天眼查顯示,這家“國字號”基金的發起人包括了赫赫有名的中國煙草、中國移動、中國電科、國開金融、上海國盛、紫光通信等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從已投企業來看,大基金一期已投資企業帶動新增社會融資約5000億元,按照基金實際出資額計算放大比例為1:5。大基金二期的資金總額將超過萬億元。
據中證報報道,大基金二期的募資工作已經完成,規模超一期,約為2000億元左右。部分公司正在跟國家大基金接洽,商討二期投資方式。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統計,大基金自設立以來,已直接或間接投資(涉及)半導體領域22家A股公司、3家港股公司,包括匯頂科技(603160.SH)、士蘭微(600460.SH)、安集科技(688019.SH)、三安光電(600703.SH)等。
近日,多家A股集成電路領域企業頻獲大基金增持、新進投資。
9月5日,精測電子(300567.SZ)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上海精測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精測”)將獲多名股東增資入股,注冊資本將由1億元增至6.5億元。其中,大基金出資1億元。
數據顯示,大基金二季度增持國科微股份1047.8萬股,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長川科技方面,大基金于二季度增持公司股份至2063.2萬股,持股比例7.28%,位列第三大股東。此外,今年二季度,大基金新進為北斗星通(002151.SZ)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持股11.97%。
精挑細選地投資
9月3日,大基金在集成電路零部件峰會上表示,二期基金已到位。一期基金主要為完成產業布局,二期基金的投資的布局重點在集成電路裝備材料領域。
士蘭微董事會秘書陳越向第一財經表示,“大基金是為促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而設立的國家級戰略性產業投資基金。芯片制造的最大特點是資本密集,需要長時間且大量的資金投入。由于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中,芯片制造是耗資最大的,大基金一期的投資也主要投資于該領域。”
“大基金的設立首先就為企業解決了資金需求的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同時,大基金也有助于形成設立地方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并鼓勵各類風險投資、股權投資進入集成電路領域。”
以士蘭微為例,彼時公司獲得大基金一期6億元的投資,今年公司又獲得了大基金5億元的投資。8月28日公司公告稱,將正式啟動子公司杭州士蘭集昕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士蘭集昕”)二期項目。此外,士蘭集昕擬增資7.03億元,公司出資3億元,大基金出資5億元。
那么對于規模達2000億元的大基金二期,是否集成電路的企業均能收到大基金的投資呢?
在陳越看來,大基金的投資意圖是扶持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公司,有著引導作用,并非只要是該領域的企業均會得到投資。
他說道,大基金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是“精挑細選”的,對于那些想把主營業務做好、做強的龍頭企業才會得到大基金的青睞。
此外,“從大基金二期的規模來看,可能不僅僅只是投向芯片制造的企業。涉及裝備、材料等產業多個環節的企業也可能會得到投資,資金會流向整個產業鏈較為薄弱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