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存貸雙高”公司再敲警鐘!東旭“狂奔”遭遇債務危局,180億現金都去哪兒了?)
11月18日,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13.SZ,以下簡稱“東旭光電”)的掛網上,掛出企業榮獲“2019實業貢獻獎”的消息。此前,其也曾獲得“2019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價值創造500強”等榮譽。
然而,就在同一天,東旭光電的兩期中票“由于公司資金暫時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而發生違約,涉及本息共計約20億元。
這家全球領先的光電顯示材料供應商,中國本土最大、全球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其突然曝出的債券違約,讓市場一片嘩然。
東旭光電身后的大股東東旭集團,截至2019年6月末的總資產達2071億元,旗下擁有東旭光電(0004133.SZ)、東旭藍天(000040.SZ)、嘉麟杰(002486.SZ)3家上市公司。
11月18日,東旭集團發行的17東旭01價格大跌37%。
數據顯示,東旭光電和東旭集團債券余額合計約252.95億元。
針對債務問題,11月19日,東旭光電大股東東旭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回復稱:“發行人正在加速回款安排兌付資金,計劃近期兌付,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同時,公司近期將盡快召開投資人大會,增加增信措施,保證投資者利益。”
11月19日,深交所問詢東旭光電,就貨幣資金的狀況及其用途持續關注,債券違約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及要求說明是否存在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占用等情形。數據顯示,至9月末,其貨幣資金余額為183億元。
而另一方面,千億資產的東旭集團債務問題正快速發酵,透露出控制權轉移的意向。公告顯示,東旭集團控股股東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擬向石家莊市國資委轉讓其持有的東旭集團51.46%的股權,尚需上級單位審批。
東旭債務壓頂,令相關者投資者疑惑與唏噓。而回溯看來,其如今的債務危局,也并非偶然。
違約
一位東旭光電的債權人透露,東旭光電在債券違約宣告日之前,部分信托產品已經發生了逾期。
因此,11月18日晚上海清算所公告宣布東旭光電的兩期中票16東旭光電MTN001A、16東旭光電MTN001B違約,該債權人稱此是“意料之中”。
11月19日,東旭光電披露,由于公司資金暫時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致使上述品種未能如期兌付應付利息及相關回售款項。公司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并積極與債權人協商,將盡快支付相關本金和利息,最大程度保證債券持有人的利益。
一位銀行人士稱:“上個月東旭光電就在到處找錢,報價的利率并不低,資金緊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另據記者從接近東旭集體內部人士獲悉,東旭光電于11月18日上午臨時召開會議,東旭集團財務總監出席并宣布違約,但沒有實質的償付方案,引發投資者不滿,后在投資者強烈要求下,東旭集團董事長接入會議,但仍然沒有實質方案。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東旭債流動性一直較差,去年已經有資管機構預期會發生違約。
11月18日上午,東旭集團發行的17東旭01交易出現異常波動,截至收盤大跌37%,報價45元。
一年內,東旭集團與東旭光電的債券兌付壓力非常大。東旭集團債券存量為196.39億元,存量債券15只。其中一年以內需要償還的債券超過80億元,包括17東旭01、17東集02、17東集01、15東旭02等多只債券。
東旭光電的債券存量4只,規模為56.56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近10億元。東旭光電和東旭集團,債券余額合計252.95億元。2019年和2020年回售及到期規模占比分別為18.55%和47.08%。
尋因
債券違約背后,東旭集團及東旭光電流動性緊張,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此外,據上述接近東旭集團內部人士稱,在18日上午召開的會議中,東旭代表表示,在去杠桿的環境下,作為敏感民企,現金流和利潤率都受到了很大影響,經營現金流各個鏈條上的資金占用比較大;多元化的發展占用了資金,現金回流的過程比較慢;受貿易摩擦的影響,核心產業的毛利下降比較快,營業規模和市場空間下降快,整個產業受到外部競爭者的打壓。此外,15億紓困基金目前未到位,10億的應收賬款(補貼款)也沒有到位。
該人士稱,在銀行抽貸,債券融資受阻,凈融資均為大額負值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流動性出現暫時性問題是必然的。受城商行事件影響,支持民企的中小銀行的資金也受到影響。
今年以來,東旭集團與東旭光電在債券市場沒有發行一只債券。
上述銀行人士稱:去年以來,民企債違約風險太高,銀行也很難,國企、平臺公司是基本盤,發展要穩定。民企的業務量相對少一些。從概率上看,民企風險太高。此前在接觸東旭集團融資相關人士的時候,也覺得風險太高。
另外,東旭集團及其子公司質押旗下3家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均較高,其中東旭集團質押東旭光電和東旭藍天股份占其所持有股份超87%。
一方面受金融去杠桿和民企融資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從接近東旭代表人士表述——“多元化的發展占用了資金”,也可以看出東旭集團近幾年高速擴張的“奔跑”的影子。
據悉,東旭集團從裝備制造起步,構建了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與生態環保、地產與金融等多元產業板塊。
2015年起,東旭集團開始了步伐密集的并購。2015年,東旭光電通過股權收購和増資取得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50.5%的股權;同年,東旭集團收購東旭藍天(原寶安地產),現金出資合計23.64億元;2016年11月18日,嘉麟杰原實際控制人與東旭集團簽署協議,經過三次操作,目前,東旭集團合計持有嘉麟杰股份比例為23.91%;2017年3月,東旭集團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衡水銀行,持股比例為50.03%;2017年上半年,東旭藍天收購上海復星集團旗下的星景生態環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100%股權;2017年10月,東旭光電收購上海中龍客車有限公司100%股權。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光電顯示材料、裝備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環保業務、建筑安裝、電子通訊產品、新能源、地產、金融等多個板塊。上半年,東旭集團凈利潤出現明顯降幅,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3801.5萬元,比上年度末降幅為129.63%。
東旭集團與東旭光電發債時間從2015年起,發債票面利率均在7%以上,最高是2018年發的兩筆,18東旭01、18東旭02,票面利率達8.18%。
上述東旭光電債權人透露,2015年起,外部融資環境相對寬松,東旭集團進行了大量融資,杠桿上升得太快。
國盛證券研報稱,東旭集團通過頻繁并購實現高速擴張,總資產和有息債務大幅攀升。2014年末,東旭集團總資產為301.8億,2018末總資產達2072億,是2014年末的6.87倍。2018年末,有息債務達871億元,是2014年末的79倍,債務負擔明顯加重。
問詢
東旭光電與東旭集團均出現了“存貸雙高”的現象,即貨幣資金和有息債務均處于較高水平。
11月20日,深交所問詢東旭光電,為何賬面存在大額貨幣資金超180億,卻未能兌付中期票據20億?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東旭光電持有的貨幣資金余額為196.08億元,其中受限資金資金余額為42.21億元;截至9月末,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余額為183.16億元。
截至6月末,東旭光電有息債務為248.27億元,東旭集團有息債務為840.67億元。二者短期償債壓力均較大,東旭光電短期債務占比為5692%,東旭集團短期債務占比為46.49%。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東旭光電、東旭集團貨幣資金占總資產比重長期超過25%,其中2015-2017年甚至超過40%。2019年6月末,東旭光電貨幣資金/有息債務達79%,扣除受限的部分,貨幣資金規模仍超過150億元,卻無法兌付20億元左右的債券回售款和應付利息。
而這并非東旭光電首次收到深交所關于其高額貨幣資金的問詢函。
東旭光電年報顯示,2018年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198.07億元,包括受限資金48.90億。今年5月深交所問詢要求其說明在貨幣資金余額較高的情況下維持大規模有息負債并承擔高額財務費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東旭光電回復稱,貨幣資金余額主要為公司股東投入、留存收益、各項融資等剩余未使用資金。其構成及用途分別為:募集資金83.96億元,受限資金48.90億元,非受限資金65.20億元。募集資金和受限資金是具有指定用途的專項資金,公司真正儲備資金是65.20億元,這部分資金的存在是必要和合理的。另外,經核查,除已披露的48.90億元受限資金外,貨幣資金不存在其他(潛在的)限制性安排。
國盛證券稱,必須警惕存貸雙高的民企。企業賬上有較多貨幣資金,遠超日常經營所需,卻仍大規模尋求外部融資、承擔融資成本,有悖常理。“存貸雙高”有其潛在風險,一方面,可能存在虛增資金或者大額受限資金未披露;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大股東占款。
11月19日,東旭光電公告稱:東旭集團控股股東擬向石家莊國資委轉讓東旭集團51.46%的股權。
對于股權轉讓,一位東旭債權人稱:“如果石家莊國資接過股權,債券兌付的概率應該會高很多。”
記者撥打石家莊國資委電話,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東旭集團擬將股權轉讓給石家莊國資一事其并不清楚。
11月22日,東旭光電公告稱已申請延期回復問詢函,預計于2019年11月25日回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