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主辦方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承辦方南網能源光亞照明研究院,特邀各界資深專家于6月10日舉辦 “光健康跨界創新專家研討會”,6月11日舉辦 “健康照明峰會”。會議旨在通過集聚不同領域科學家、專家的知識智慧,形成集體智慧,指導光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光健康產業體系,融入大健康和“健康中國”發展戰略。
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宋武琦副教授的報告主題是《LED光源的醫學應用及其非視覺途徑作用機制研究》
以下為宋武琦副教授的演講概要:
我們強調的是光源對于這些類型疾病的影響,課題組主要關注的是感染性疾病和骨關節炎肌肉的疾病,前面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所有的光源的特性。在皮膚粘膜研究最早,因為是最早接觸光或多的,很早的紫外線、紅外線包括可見光應用在皮膚粘膜上,皮膚粘膜包括了口腔的應用,像皮膚炎癥、紅斑、感染性痤瘡,都是皮膚感染的問題,粘膜炎、口腔疾病。還有用在組織修復,和我們合作的課題組在研究用光來治療女性懷孕過程中妊辰紋的產生,妊辰紋本身是皮下組織撕裂之后形成的疤痕,通過光的照射,可以減輕疤痕,這是指疤痕形成以后,當然我們也想在孕婦時期緩解妊辰紋,但是倫理很難通過,因此只能做修復的問題。
在皮膚研究當中,不同波長的光涵蓋了從藍光一直到紅外,不同波長的光對于生物學的作用略有區別,從藍光治療痤瘡、紅斑,該紅斑是指激光,特別是激光美容后產生的紅斑可以緩解,可以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促進傷口的愈合。紅光和紅外主要是抑制炎癥、皮膚衰老等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包括過敏,這些都是紅光和紅外波段能起的作用。包括創口出血、局部的炎癥,發現藍光和紅光與紅外有些區別,但是紅光和紅外的區別并不大,以下我提到所有的研究,波長的范圍在正式研究的時候,都是以一個很窄的波長去研究,在介紹的時候把它統一歸類到各個光里面。
光在神經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與視覺有一些關系,比如說藍光或者綠光可以調節情感障礙,特別是季節性的情感障礙,主要是由于季節性的憂郁癥,很多國家像芬蘭這種離北極圈比較近的,會有極晝極夜的現象,在極夜的這段時間里,他們國家郁抑癥發病率升高。像以前我到澳大利亞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冬季即夏季的季節,7-8月份,是一個雨季,每個月30天大概下25天雨,一直是陰天的狀態,這時候郁抑癥的發病率也會提高,因此光可以有所改善。另外,光可以影響細胞當中酶類的發生,當時這些影響研究都比較零散,還沒有真正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網絡。
在神經修復的過程當中,綠光、紅光、紅外光都可以影響神經細胞的再生,但是這些在體外和動物得到的結果。像670納米的紅光影響帕金森病的模型,可以使細胞當中色素的活性、氧化酶的活性發生變化,減輕細胞的老化。像神經系統、坐骨神經痛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可以用紅外的光來緩解炎癥,像我們說的產生炎癥因子是主要疼痛和發熱的來源,可以緩解這些頭疼因子。
在代謝疾病里面,最典型也就最常用的是新生兒黃疸,早期用420-470的藍光來照,現在逐漸考慮用藍綠色的光,即波長更長一點,460-490,因為膽紅素的吸收峰在460-470,因此用這兩種光都可以,但是考慮綠光的波長比較長,穿透皮膚的能力更強,因此現在臨床上逐漸地把光源替換成LED。另外LED還有一個好處,相對于傳統光源來說,LED的發熱量低一點,新生兒在恒溫箱當中,恒溫箱的溫度更容易控制,以前出現過新生兒在照藍光的時候,恒溫箱溫度異常升高的情況,因此臨床逐漸在替代。
治療骨質疏松,紫外線大家可能都理解,因為紫外線可以通過皮膚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然后促進磷的代謝,保證我們的骨質。其實紅光也有類似的作用。但是紅光的作用抑制骨質疏松以及減少抗氧化物形成的時候,這些實驗往往在動物和體外實驗得到的結果,因為紅光作用在身體上的時候,皮膚的機制還不是很清楚。
牙齒損傷、關節炎、肌肉等等這些,在牙齒拔牙的時候,用光照可以減少牙齦出血,關節炎用光照可以緩解形成。環節肌肉的疲勞,你感覺到肌肉酸痛,主要是里面合成大量的乳酸,通過增加肌酸激酶的表達,可以把乳酸分解掉,肌肉就不會那么酸疼。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是停留在現象的研究,還沒有涉及到具體的本質。
在心腦血管里面的疾病,另外的課題組發現紅光和近紅外的光,如果照射心肌缺血的老鼠,會抑制心臟細胞的受損,可以緩解癥狀,但是注意只是動物實驗。植入LED光源,可以促進血管形成血栓,在損傷的應用時候,可以用來止血,在我們醫學實驗的時候,可以形成很好的血栓模型,以前我們做血栓模型必須在血管做結扎或者在血管當中植入血栓,現在我們只要把燈放在血管上,打開光,很快就會形成血栓,把燈關之后,過一段時間,血栓會溶解掉。紅外光還可以提高骨骼肌血氧的能力,這些都是骨外的研究。
在腫瘤中,藍光治療結腸癌,已經開始做臨床實驗了,我們通過手術可以看到,可以用腸鏡把藍光送進去,直接照射腫瘤組織。前面我們說通過的是Opn3的光感受器,該感受器實際上在我們視網膜上存在。它可以抑制結腸癌成長。另外在紅光里面,紅光LED可以對抗腫瘤的免疫,可以提高機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腫瘤的殺傷。
最后總結出來,我們看一下從紫外線開始到藍光、綠光、紅光和紅外線在大體應用、效果上,紅光和紅外線接近,藍光和綠光接近,在某些地方有差別,紫外線主要是作用在皮膚上,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日光燈和紫外線絕大部分被皮膚阻擋,但是空白的地方并不是沒有作用,可能還沒有研究到。這些都是現有的部分結果。在該機理而言,每一種光的細分機理都不同,但是熱效應相似,只要你給到足夠的功率在生物體上會產生相應的熱效應,比如說今天液晶屏的白光,前排的老師覺得比后排的老師熱一點,但是其他的化學機制不一樣,這些化學機制的研究很麻煩,在生物學里面。
“2019健康照明峰會”嘉賓演講報道:
- 宋武琦:《LED光源的醫學應用及其非視覺途徑作用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