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南網光亞照明研究院在上海國際照明展同期舉辦《光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主題論壇。邀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曉鶯博士、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顯示與視覺健康創新分會秘書長黃衛東博士、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幼生教授以及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何開鈞教授,從照明與顯示兩方面,探討影響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針對創造健康光環境提出建議。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曉鶯博士,分享的主題是《顯示設備視覺舒適度評價及標準化工作進展》。
以下為趙曉鶯博士的演講概要:
視覺舒適度從顯示設備的標準角度來講,我們如何解讀這個問題?我們團隊認為,顯示終端產品的視覺舒適度實際上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的話題。首先它就涉及到我們的眼科和臨床醫學,在這里視覺疲勞的眼生理科學研究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對于導致視覺疲勞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大部分是一些定性的,我們還缺乏一些定量分析的依據指導,同時臨床診斷方法也在逐漸地完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光生物安全角度來講,針對照明系統的光生物安全的標準,它開展得比較早,目前已經有相應的國際標準可以參考,也有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但是我們的顯示設備和燈系統,觀看的方式實際上是不同的。因此在光生物安全領域中的方法用于評價顯示設備視覺舒適度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平移。從顯示終端自身的標準建設角度來講,以往很多年我們都在關注的是,終端產品本身的一些光電性能參數,而對于視覺舒適度問題的考慮是從這幾年才開始逐漸地把它提出來。因此,我們在標準的研究方面,實際上在終端產品部分有一定的滯后現象。
目前針對藍光它對視覺健康的影響有了一點點進展,其他的完整的視覺舒適度參數體系的研究,還是在探索過程當中。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希望聚焦我們的顯示終端產品,建立一個產業界可用的視覺舒適度的評價體系。包括標準和評價方法,以及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加強宣傳,引導大家不斷地重視這個問題。
這是音頻視頻以及多媒體委員會里提出了一個理念,我們認為視覺舒適度應該作為顯示系統重要的表征緯度。傳統來講,表征一個顯示設備的性能要求會從幾個方面來說。首先講它的顯示性能,包括分辨率、亮度、對比度等參數,另外我們會講到編解碼方式,包括音頻、視頻編解碼的手段和算法。同時還有功耗和環保的要求,以及接口要求,這里面會用到USB接口、HDMI、DP接口,會有安全與電磁性能的要求。目前在國際標準的體系里,還有一些以人為本的設計導則,但是針對視覺舒適度從國內外的標準體系來講,都是處于一個相對比較空白的狀態。我們目前是倡導在國際標準化的組織里做兩件事,第一做視覺舒適度的評價,這里需要建立的是參數體系和對應的測量方法。第二部分需要的是針對制造商和用戶的使用指南,指導制造商和用戶在設計和使用的過程中去考慮我的使用環境和播放內容,以及觀看需求的影響,設計和選擇適當的產品。
我們在2015年、2017年分別發了兩個研究報告,這兩個報告聚焦教學環境,針對不同的顯示系統,包括不同的觀看目的,我們給出了一些關于視覺舒適度方面的一些初步建議。有了實地做測試的體會和經驗,我們在自己的測試環境里,也做了一系列模擬測試(主客觀評價測試),主要做兩件事。第一比對不同類型的顯示終端視覺舒適的特性。第二我們希望探索的是不同類型的內容,對視覺舒適度的影響。這是我們基本的主客觀評價的環境。我們放的內容包括一些非常激烈、刺激的畫面,包括一些運動,還有一些新聞紀錄片、電視劇等素材,通過我們的主觀評價,我們會發現高亮度的顯示內容和快速運動的內容,更容易導致視覺不適的出現,同時一些運動節目和激烈的影視內容相對主觀評分會比較低。視覺不適在我們的受試人群里主要表現為眼部疲勞感、眼干、出現重影、頭疼的現象。我們發現老年受試人群對高亮度的內容他的適應性跟年輕人相比比較好,他們更喜歡看一些平均亮度比較高的內容。
這是一個主客觀評價所涉及到的參數,這里面有包括一些光學性能的測量,包括主觀評價是針對畫面質量和疲勞程度的一些打分。另外還有一個執行任務能力的評價。這是針對不同類型的顯示設備光學特性的差異,這里用了兩種顯示產品。一種是QD-LCD,量子點的電視,還有一種OLED顯示。它的藍光加權輻射亮度比較明顯,同時亮度差異也是比較明顯,其他參數差別不大。
這是主觀評價的打分,藍色的是OLED顯示終端的分數,綠色的小圈是量子點的分數,從畫面品質上,可以看到在畫面的舒適度、亮度舒適度、色彩真實度、細節表現力和游戲舒適度的選項項,OLED電視打分會比較優秀。從視覺舒適度打分來看,OLED的評價也高于量子點電視。電視亮度和藍光加權是兩個比較重要的緯度,后期我們會在這兩個緯度上做更多的探索。
“2019光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嘉賓演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