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打造特色“光谷”
摘要: 思明區光電產業鏈雛形顯現,擁有產業、科研、人才三大優勢就像“硅谷”代表微電子產業一樣,“光谷”代表的是光電子產業,指的是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思明區光電產業鏈雛形顯現,擁有產業、科研、人才三大優勢就像“硅谷”代表微電子產業一樣,“光谷”代表的是光電子產業,指的是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布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全球第一個“光谷”。近年來,我國的長春、重慶、廣東、上海、武漢等十多個城市開始建設“光谷”,“光谷”成了一個城市高科技高度發展的重要象征。在這個“群城逐光”浪潮中,廈門也悄悄地鉚足了勁,何厝嶺兜的“光谷”雛形顯現。思明區政府負責人稱,要力爭把嶺兜的科技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光谷”。
科學界預言,光電子產業將成為21世紀最大的產業電子與光子都是信息的重要載體,光子傳輸信息的速度和載頻能力均為電子的3個數量級。光子挑戰電子,并不是排除電子,而是兩者優勢互補、相輔相成,信息的探測、傳輸、存儲、顯示、運算和處理都需要光子和電子共同完成。光學技術和電子技術融合成了光電學技術,
科學界同時也預言,光電子產業將在10年內形成5萬億美元產值,成為21世紀最大的產業。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紛紛將光電子產業納入國家發展計劃。我國光電產業產值從1995年的10多億美元發展到2001年的近100億美元,這一數值雖然僅占當年國際市場的5%,但總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非常接近。
廈門發展空間極其有限,更需要迫切發展內涵式的高科技,在建設海灣城過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優化島內、拓展海灣、擴充腹地、聯動發展”的要求,在全市建設兩個重要基地,其中一個就是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基地。尤其是島內工業,面臨著如何優化結構、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的問題。高新技術產業包括信息產業、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等,選擇高新技術發展方向,必須符合我市實際狀況。思明區科技局局長李偉博士稱,作為島內最大區思明區,加快發展光電產業與我市高科技發展的總體布局吻合。廈門“光谷”進入成長期34家光電企業落戶,規模以上的企業20多家,主要產品數百種在何厝嶺兜,一個以開元科技園為核心、延伸至科技園以南40萬平方米、以北50萬平方米的近百萬平方米光電子產業帶正在形成。李偉局長說,這就是廈門的“光谷”。
三安電子公司于2001年入駐園區時,僅占地800平方米,一期投資近5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發光二極管外延片和芯片產業基地,占地面積擴展到了5萬平方米。今年10月,該公司與美國LANCASTER公司、思明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組建了廈門安美光電公司,占地10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將在廈門建設白光照明大型研發中心及大規模芯片生產線,以打造本土光電工業航母。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