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車身電子成熱門話題
摘要: 繼汽車娛樂信息系統的本地化設計采購持續大熱后,汽車車身控制系統的本地化設計和元器件采購將成為2007年的新熱點,這從近日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半導體廠商英飛凌的“2007汽車車身電子解決方案研討會”中可見一斑。
繼汽車娛樂信息系統的本地化設計采購持續大熱后,汽車車身控制系統的本地化設計和元器件采購將成為2007年的新熱點,這從近日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子半導體廠商英飛凌的“2007汽車車身電子解決方案研討會”中可見一斑。
車身電子排名前三的是空調、車窗控制和車燈控制。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市場部高級經理劉魯偉表示,“這次研討會參加的人數大大超過我們預期,可見目前中國市場對車身電子的關注程度。”他引用了汽車電子專業調研公司的數據,2006年,中國汽車市場車身電子的半導體器件需求量約為19億美元,而在中國本地設計的比例為10%~15%,他預計這一比例將會迅速增長,“就像手機領域本地化設計的成長過程一樣,預計3~4年后,中國車身電子的本地化設計比例將會接近50%。
他繼續表示,在車身電子中,對半導體需求量排列前三位的應用領域分別是:空調,約占44%;車窗控制,約占22%;車燈控制,約占10%強,第四位是電動車門控制。“目前在中國市場,電動車門控制的主要需求還是門鎖控制,其他功能還沒有開發。”目前,英飛凌是全球車身電子的最大IC供應商,約占該市場的1/4。用于該市場的器件包括MCU、ProFET、HiFET等產品。此外,英飛凌還是無線門鎖控制市場的最大IC供應商。
在車身控制中,主要的控制電路都集中在車門上,因此這些電子系統如何設計對整個車身控制系統的功能、效率、可靠性影響很大。劉魯偉表示,“目前,全球主要有三種門電路控制架構,即中央直接配線模式、車門區域模塊模式以及LIN網絡模式。對于第一種模式,它的特點是僅需一個中央ECU,成本低,但是結構復雜,需要很多的線束,線束重量占到整個車身的1/6。并且由于是直接連線,所以安全性與可靠性不夠,擴展性也不好。“目前在日、韓和國內的大多數汽車中采用這種結構,在美國已被淘汰,在歐洲僅有一小部分汽車采用。”劉魯偉解釋道。
對于第二種架構——門區域控制架構則是英飛凌認為目前最適合于中國汽車采用的架構。劉魯偉解釋,這種架構的特點是每個驅動門都有一個獨立的ECU,而中央ECU被省略掉,前門通過CAN網絡連接,后門通過LIN網絡連接。其優勢表現為:線束減少、車門減輕、可靠性強、功能可擴展性強,適用于不同的車型。該架構發源于歐洲,目前已被大眾、奧迪等汽車采用。
第三種架構介于這兩者之間,它同樣也是每個門模塊都有一個ECU來控制,同時還有一個中央ECU,因此這種架構需要的線束最少,可靠性也很高,但成本貴、設計要求也高,目前有寶馬、奧迪、大眾、戴克等車已開始采用。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