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light融資300萬將摻氮LED技術轉移
摘要: 2007年5月29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分離公司Quanlight稱其新材料技術將提高紅光LED的亮度和波長穩定性、降低成本,公司剛在風險投資中[由Blackbird Ventures 和(SHW)2主持,Blackbird的執行總裁成為Quanlight的CEO]獲得300萬美元的資金,這些錢足以將這一新技術由研發階段轉化為初始晶片生產。
2007年5月29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分離公司Quanlight稱其新材料技術將提高紅光LED的亮度和波長穩定性、降低成本,公司剛在風險投資中[由Blackbird Ventures 和(SHW)2主持,Blackbird的執行總裁成為Quanlight的CEO]獲得300萬美元的資金,這些錢足以將這一新技術由研發階段轉化為初始晶片生產。
Quanlight的技術基于一個摻有百分之幾氮的InGaNP材料系統,是通過在GaP襯底上進行假晶生長制得的,這一生長方式無需晶片鍵合。假晶生長意味著GaP和InGaNP之間存在著很小的晶格失配,但不足以在外延片中產生引起麻煩的應力。
InGaNP的內在特性要優于被廣泛用于紅、黃、橙光LED的AlInGaP材料,這些特性包括更大的價帶偏移,并由此使器件擁有更好的波長穩定性,在高電流密度及/或高溫下亮度更高。
摻氮方法之前也曾用于商業應用,特別是光纖通信中的長波長激光器,但成功程度有限。Quanlight的方法卻與之有所不同:MOCVD法生長的InGaNAs材料中銦含量高達40%,用以激發激光器發出1.3µm的光。這導致了外延層中應力很大,從而縮短了器件壽命,降低了穩定性。而InGaNP中銦的濃度要低得多,避免了上述問題。
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Quanlight對MBE法InGaNP外延生長及隨后的LED芯片制備進行了描述。但為了實現LED的商業化生產,Quanlight正將這一外延生長工藝轉接到MOCVD平臺上,并使用3英寸GaP襯底。 Quanlight稱目前所有技術上的里程碑均已達到,轉化過程進展順利,芯片的最優化則正在進行中。
Quanlight公司正在使用的,是用傳統LEC(液封直拉法)生產的GaP材料。公司與襯底制造商PVA Tepla的合作將有望使用VGF(垂直梯度冷凝,Vertical Gradient Freeze)工藝生產出缺陷密度更低的晶體。
在融資的幫助下,Quanlight希望今年底完成對紅光LED的開發,其生產定于08年初。公司可能會進行技術授權或外包生產,并無超越外延業務的意圖。(編輯:PCL)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