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無骨 神奇的針刺花燈 (圖)
摘要: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它歷史悠久,造型別致,工藝獨特,特作精美,各地花燈制作藝術的精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于針刺無骨花燈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唐開元年間,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了路,被一仙女救起,并贈他“神燈”一盞。這“神燈”小巧玲瓏,古樸典雅,但燈身卻沒有骨架,全部由用繡花針刺成的各種花紋圖片粘貼而成,且輕巧能飛。它照領秀才安全回到家里。為了紀念這一奇遇,秀才按“神燈”的模樣又制作了一盞,懸掛在家門口。人們
見了贊不絕口,也學著進行仿制。從那時起,“神燈”的制作工藝就流傳到了民間,并被選送入皇宮作為“宮燈”,因此也叫“神燈”或“唐燈”。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燈體不大,高約40厘米,用紙粘貼而成,全身沒有一絲骨架。每盞燈由10到60個不等的燈面組成,形態各異,色彩艷麗,凹凸成像,點上花燈,璀璨的燈光從燈中射出,燈壁上的動物栩栩如生,燈體玲瓏剔透,似紗非紗,似帛非帛,非常美麗。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制作一盞燈,要經過繪圖、剪樣、刺繡、裝飾等十三道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刺繡是其中最難的部分,需用到一種叫“水上漂”的繡花針,針法極其講究,分直線針刺法、弧線針刺法、背景針刺法、意念針刺法四種。每盞燈的針眼有萬孔之多,要嚴格按照圖案進行,一針刺錯,前功盡棄。
針刺無骨花燈式樣繁多,有單體小燈和組合杠燈之分。單體小燈惟妙惟肖,有荔枝燈、桂圓燈、寶石燈、花籃燈、花瓶燈、菊花燈、蝴蝶燈、球燈、繡球燈、八角燈、小宮燈等;組合杠燈宏偉壯觀、流光溢彩,由60-80盞不等的單體小燈組成,有鼓亭燈、細樂亭燈、轎里獅子燈、寶塔燈、牌坊燈、大花籃燈、長旗燈等。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曾一度失傳,為了搶救這一民間藝術遺產,1985年成立了仙居“皤灘花燈協會”。李湘滿為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能重放異彩耗費了自己所有的精力,他把全縣各地能制燈的老藝人都請到皤灘,搜集、整理仙居民間各類古花燈,全面、系統地挖掘了各地的花燈品種。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現已挖掘整理出27個品種,52個分支品種,花燈的制作技藝、材料和工具也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如制作花燈所用的紙從最初的毛邊紙、紅綠土紙發展到了現在的刻花紙等新材料,無論在紙質還是色彩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刺繡所用的針是長僅一厘米左右、細如發絲的12號繡花針,這使仙居針刺無骨花燈針孔更加細密,圖案更加精致。
1996年10月,39盞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單體小燈在杭州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博覽會”上一鳴驚人,榮獲金獎,被專家稱為“中華第一燈”、“華廈一絕”,為皤灘贏得“花燈之鄉”美譽;同年12月在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品博覽會再獲金獎;1997年12月浙江電視臺“文化時空”欄目,專題播放了“浙江一絕、皤灘花燈”;2005年10月,又被浙江省文化廳制成VCD對外宣傳片,贈送各國駐中國大使館、領事館和各國著名文化藝術團體及來中國的各國文化官員。2006年2月,仙居針刺無骨花燈“龍鳳燈”入選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民間燈彩”特種郵票;同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有4盞針刺無骨花燈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目前,仙居針刺無骨花燈以觀賞為主,尚未進入市場,大家只能欣賞而無法購買。如果你到仙居,一定要的皤灘古街的花燈展廳看一看這神奇的針刺無骨花燈。
阿拉丁照明網熱點推薦 |
---|
[案例]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照明設計(組圖) | [市場]07一線城市筒燈及其配件調查(圖一) |
[論壇]真實解讀LED | [學習]最小化輸入紋波電流的LED調光電路(圖) |
[專家]“活力廣州”驚艷之--珠江邊的少女(圖) |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