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彩燈精巧秀麗 點亮千年的絢麗
摘要: “佛山彩燈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聞名全國,當時做彩燈的還有上海和四川自貢等地,但是最有名氣的還是華美秀麗
開篇語:4月12日,佛山市政府正式批準佛山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木魚書》、《三字經》等29項,這是佛山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予認定。目前,經過專家們的反復論證后,其中的佛山彩燈、佛山十番、八音鑼鼓柜、人龍舞、粵曲星腔、佛山木雕、佛山獅頭等13個項目被選出參與廣東省第二批非遺保護名錄的“競爭”。
全過程都由藝人手工操作的佛山彩燈;獨具嶺南特色的流派天然釀造工藝佛山醬料制作技藝;處于瀕危邊沿的八音鑼鼓柜;鼓樂鏗鏘、扣人心弦的人龍舞……正在申報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的13個項目演繹了怎樣的故事,近況如何?記者將踏古尋“遺”,逐一對話13項“非遺”保護名錄傳承人、當事人、親歷者,話佛山傳統技藝當年情景,講述佛山民風民俗。
“佛山彩燈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聞名全國,當時做彩燈的還有上海和四川自貢等地,但是最有名氣的還是華美秀麗的佛山彩燈,全國各地的彩燈藝人都到佛山取經。”15歲從事彩燈制作,目前62歲已退休但仍離不開彩燈的陳棣楨如是說。
近日,在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微笑的鳳眼、凸出的金魚眼等形象的動物彩燈、古典燈色“叢”中,記者和從事彩燈制作47年的陳棣楨對話,聽他講述他和佛山彩燈說不盡的淵源。
做學徒三年始轉正
“據陳棣楨介紹,一般來說進入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學習彩燈制作,至少也要做3年學徒。“‘同窗’學習彩燈制作的有30~40人左右,現在多數已轉行。”
當時,他們每周上2天美術課,從師著名的美術大師楊焱、湯集群和薛里昂,其余時間主要跟吳球和鄧輝兩位老師傅在車間學習彩燈制作。
上世紀60年代,物質奇缺。“我們制作彩燈的鐵絲,都是彎曲廢棄的,男學徒就把鐵絲捏直,做彩燈的‘骨架’,女生多做彩燈的‘外包裝’。”陳師傅回憶說。1988年,陳棣楨憑著一手過硬的扎作技藝獲得國家首批工藝美術師稱號。
澳門每年大批訂購彩燈
陳師傅說,1983年澳門的一位商人在民間藝術研究社,看到了佛山彩燈。他驚嘆于佛山的彩燈并自費在澳門辦了燈展,從此,澳門就每年在盛大節日訂購佛山的彩燈。“每年的中秋、新年等三大節日,單單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訂單就超過50萬元。”
在國外和我國港、澳地區,富麗堂皇、工藝精巧的彩燈備受稱贊。陳棣楨師傅還先后5次在美國舊金山、夏威夷、洛杉磯等地進行了講學和表演,數百位不同膚色的異國學員參加了學習。
參與香港回歸彩燈制作
“我參與了1997年香港回歸時,13艘大型傳統彩燈花艇的制作。” 陳師傅說起當年的威水史。當時在維多利亞港巡游的彩燈花艇,最大的一艘長48米、高18米。“巨型彩燈運輸特別困難,我們只有先把各個部分分別扎好,然后運到當時的江門造船廠,用吊機把各個部分組裝起來”,“有一組特別高,只能運到香港大嶼山再整裝。”
香港回歸當天下了傾盆大雨,而這組彩燈卻安然無恙。“這種大型的戶外彩燈是用鋼筋焊接取代了傳統的紙繩扎作,而面料用了防水的紡紗絲綢,用馬達代替燈泡,所以不滲水不漏電,可經受風雨半年以上。”陳師傅道出其中的奧秘。
佛山彩燈精巧秀麗
佛山彩燈具有中國南方彩燈精巧秀麗的特色,是中國傳統彩燈藝術的主要流派之一,包括大型彩燈和頭牌燈、人物故事組燈、彩龍、燈籠四大門類。
早在宋朝,佛山人就有了元宵掌燈的習慣。在《佛山忠義鄉志》中,有關于“上元燈市”的記載,其中“普君圩”的燈市最為繁盛。明清時期,民間有了自發以巡行形式展示民間彩燈的“提燈會”。事實上,佛山彩燈所使用的裝飾圖案有百種之多,其內容和形式都源于民間創作,彩燈的扎制全都是手工操作。佛山彩燈造型夸張而不離實,玲瓏剔透、造工精細。白天色彩艷麗、五彩繽紛,夜間通透明亮,金碧輝煌。
據陳師傅介紹,解放前佛山扎作彩燈的藝人都散落在民間,佛山的彩燈分成喜慶燈和迷信燈兩大流派,新年、中秋或者有紅白事宜的時候市民都會掛燈。佛山彩燈曾先后兩次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對話
有功底年輕人愿扎彩燈
記者:佛山彩燈制作技術的關鍵點是什么?
陳棣楨:準確是制作佛山彩燈的要訣。彩燈的實質是一個幾何造型,尺寸、比例一定要十分精確。
記者:彩燈在制作方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陳棣楨:制作彩燈的材料由竹篾演變成了鐵絲、鋼筋。由于材料的改進,佛山彩燈在上世紀80年代,由小型的彩燈開始制作大型的彩燈。在外形上,由傳統逐步和現代結合,景色、卡通、童話故事皆可入燈,比如之前播的《老夫子》形象等。2003年甚至和新加坡合作,做了迪士尼主題彩燈。現在由于版權問題,卡通形象入燈會非常謹慎。在照明方面由蠟燭、點燈,逐步走向了馬達發電照明。彩燈藝術也因此由原來的室內藝術走向廣場藝術,由單個作品走向規模組合。
記者:目前從事制作的人有多少?
陳棣楨:目前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從事彩燈制作的人平常有70人左右,多時會高達100多人。現在還有一些人成立了彩燈制作公司,總人數很難統計。
記者:目前彩燈制作采用流水作業,對彩燈的傳承是否有影響?
陳棣楨:以往制作彩燈,每個師傅都要將一個彩燈完整地制作出來。目前,彩燈制作都是采用流水作業、分工協作。這種制作方式,讓很多工人難以精通整套彩燈的制作。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一些美術學院畢業的專科學生,他們對佛山彩燈很感興趣,能夠獨立創作了。
記者:佛山彩燈申遺,對于彩燈制作會帶來什么影響?
陳棣楨:彩燈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很多年輕人認識佛山彩燈的傳承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吸引更多有美術功底的年輕人從事彩燈的創作。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