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制得新一代白光LED產品WLED登場
摘要: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單晶”(monolithic)白光發光二極管(WLED)的表現可望超越先前使用復合技術制造的WLED。CRHEA-CNRS的Benjamin Damilano及其研究團隊利用氮化銦鎵(GaInN)/氮化鎵(GaN)制量子阱來產生藍光及黃光,進而制作出WLED。這項成果使WLED的商業化有向前推進一步,未來有希望取代目前使用的白熾燈泡。
法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單晶”(monolithic)白光發光二極管(WLED)的表現可望超越先前使用復合技術制造的WLED。CRHEA-CNRS的Benjamin Damilano及其研究團隊利用氮化銦鎵(GaInN)/氮化鎵(GaN)制量子阱來產生藍光及黃光,進而制作出WLED。這項成果使WLED的商業化有向前推進一步,未來有希望取代目前使用的白熾燈泡。
科學家在WLED方面已經努力了近十年,希望制作出效率高、壽命長且便宜的固態WLED,以便與現行高耗能的白熾燈泡或熒光燈管一較長短。雖然發光效率達200lm/W的WLED已經問世,但與傳統光源相比,成本仍舊偏高。
近來,包含CRHEA-CNRS在內的許多研究團隊都證實,通過在氮化鎵的p-n接口中堆棧氮化銦鎵或氮化鎵量子阱,就可以制造出單晶WLED。所謂單晶是指采用連續外延生長的單一工法來取代傳統制造磷光WLEDs的雙重工法(外延加上沉積)。這項技術不僅能降低成本,更可以提升產品可靠度。
CRHEA-CNRS團隊借助在組件p-n接口中的電子主動區生長不同厚度的量子阱,來產生藍光及黃光,混合后便能產生白光。然而這項設計有個缺陷:激發出的光對于注入的電流變化非常敏感,所以組件的發光效率會被黃光量子阱限制住。
生產WLED的現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