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梵宮采用LED燈光照明 見光不見燈
摘要: 靈山勝境三期工程靈山梵宮,即將于明年元旦開園。日前,打造這一杰作的室內設計師和照明設計師們齊聚無錫,講述了建造靈山梵宮時背后的故事。
靈山勝境三期工程靈山梵宮,即將于明年元旦開園。日前,打造這一杰作的室內設計師和照明設計師們齊聚無錫,講述了建造靈山梵宮時背后的故事。
燈光照明:見光不見燈
據了解,靈山梵宮的塔廳、廊廳、圣壇三個部分,共使用LED燈具6500套,控制器212套,地址解碼器2750套。雖然照明器具較多,但力求節能,除了采用最新的照明科技外,設計師們還設計了嚴格的照明控制與調光控制系統。他們對所有的照明設計進行智能化集中控制,整個建筑的空間盡量在一些使用中結合可能的場景,實現按需的場景控制。如對于一些像中庭空間那樣的自然采光,就考慮到利用自然光進行日光補償。在門廳、廊廳和整個中軸線的空間,均采用了調光系統,以此對每個燈都進行調光,同時進行智能化控制,實現在這樣高大的空間內監測能源使用情況和安全效果。如果哪個燈壞了,系統可以立即反饋。
“光是從建筑中自然發出來的,不是我們安排在哪里的,是建筑本身,這就是我們做照明設計的時候一直在尋求的東西。”上海ATL照明設計公司設計總監汪建平說,光從建筑本身出來,但并不一定要被大家注意到。比如在做圣壇的燈光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暗藏燈槽等細部處理。為了讓每一塊蓮花板的光有直接從里面透出來的效果,他們還沿著輪廓表面進行了背光的技術處理。“見光不見燈”這一效果實現的另一個原因就有些“被迫性”。在做廊廳、塔廳的照明設計時,設計師們發現沒有位置可以放燈。像廊廳的跨度、高度都是22米高,兩側的頂面差不多16-19米高,包括元寶梁,似乎都沒有空間放燈,他們不得不解決燈的隱藏問題,同時還要體現精美的雕刻、飛天圖案等效果展示。為了把要體現的東西體現出來,又不能被一眼看到,這才使靈山梵宮的照明有了“見光不見燈”的效果。(編輯:ZQY)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