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場館造品牌 擊劍館用傳統風格(圖)
摘要: 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是北京奧運會臨建場館。國家會議中心主體建筑的設計創意來自中國傳統的拱橋,整個屋頂面積達6萬平方米,通過拱形屋頂可以將雨水進行回收利用。
歷屆奧運會場館都引人注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走近“鳥巢”、“水立方”、奧運村、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及各高校奧運場館,人們驚奇地發現,凝結著東方智慧的這些自主創新成果異彩紛呈。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比賽需要,北京共建設場館31座,其中新建12座,改擴建11座,還有8座臨時場館。雖然一些原始創意來自外方或中外聯手,但只是初步設計。“自己的場館自己建”,這些場館從完善設計方案、到結構計算、再到施工工藝和質量檢驗標準,完全由中國人自主制定并施工建設完成,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以“鳥巢”和“水立方”為代表的造型別致、具有世界級技術難度的北京奧運場館建筑給世界帶來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正是在于她前所未有的獨創性和自主創新。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一個個崛起的“中國”品牌,見證了人類在建筑領域里不懈的追求,也彰現了現代中國自主創新的強大實力。
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是北京奧運會臨建場館。國家會議中心主體建筑的設計創意來自中國傳統的拱橋,整個屋頂面積達6萬平方米,通過拱形屋頂可以將雨水進行回收利用。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