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中心區地下停車場照明沒有一盞燈
摘要: 這個停車場的特色在于沒有安裝一盞燈,完全靠自然光來照明。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是早在申奧時北京提出的三大理念,如今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剩下200多天了,三大理念的落實情況如何?2008年來北京的人能夠從哪些方面切實地感受到三大理念帶來的不同之處?正在北京規劃展覽館舉行的“2008奧運工程建設貫徹落實三大理念成果展”上,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理念一一亮相,現在,我們就帶您提前“游”一次奧運中心區,看看那里正在發生著哪些變化。
對于有車族來說,到一個新地方,停車總是最頭疼的問題。奧運中心區為來看比賽和游玩的車友們修建了一個大型地下停車場,這個停車場的特色在于沒有安裝一盞燈,完全靠自然光來照明。地下車庫共安裝了19套導光筒,單套導光筒系統可提供80平方米的照明面積,全年可利用太陽光時數為2892小時,按照照明功率密度5W/平方米計算,全部導光筒每年可節電19232千瓦時。
走在公園的大路上,在稱贊道路平坦的同時,你可會想到腳下的路是怎樣鋪設成的?傳統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設工藝要將瀝青和礦料加熱的高溫進行拌和,消耗大量燃料并且排放大量的廢氣。中心區的道路在鋪設過程中,操作溫度降低了40攝氏度,減少30%的燃料消耗、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40%的粉塵排放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控制了對空氣的污染。
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這里的道路明顯高于兩側的綠地,這又是什么原因?原來如果道路和綠地的高度差不多,大部分雨水都通過下水道流入了河湖中,再進行綠地澆灌的時候又要用自來水,十分浪費。而奧林匹克中心區采用的是下凹式綠地,利用雨水徑流引入綠地進行灌溉,地面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鋪裝,保證雨水的回滲收集,并且設置了蓄洪溝,用于雨水的調蓄回用。預計雨洪綜合利用量達到80%,每年補充地下水32萬立方米,補充水系9萬立方米,回收的雨水可以為綠地提供5萬立方米的灌溉用水。一位老園林工作者不無感慨地說,北京本來就是少雨缺水的城市,許多枝干很粗的樹木根系卻并不發達,因為周圍的土壤水分太少,不利于根系的擴散,現在充分利用了雨水,北京的樹一定會長得更多更好。
走累了,天氣又熱,想喝口水解解渴,一定要花錢買嗎?奧運會期間,園區內將設置供游人直接飲用的管道直飲水系統,將凈化后的優質水送入公共場所12處直飲水終端的飲水點,每小時供水2噸,可以滿足6萬人的用水需求。飲水器的設計照顧到了不同人員的飲水需求,并且設置了適合殘疾人的專用飲水器。還有為身體殘障者鋪設的無高度差路面,為視覺障礙者鋪設的盲道,為聽覺障礙者配備的視覺信息裝置,這些細節都彰顯了北京的人文關懷。
來到中心區的下沉花園,你一定會馬上被古色古香的中國文化所感染,下沉花園截取了皇城根的城市片段,在歷史的城市中軸線與現代的體育場館之間,創造了一種開放的紫禁城與胡同空間相互交融的全新景象。花園劃分為御路宮門、古木花亭、水印長天等7個院落,極具中國風情。
以上這些只是奧運中心區綠色環境、先進科技和深厚文化的幾個縮影,還有更多的精彩和秘密等著你去挖掘,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明年的北京一定會帶給你一次不同尋常的奧運之旅。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