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燈飾遭“召回令”自我成長是必須
摘要: 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出口燈飾又頻繁遭遇警告、召回,僅三月就發生了兩次。我國的燈飾出口遭遇了怎樣的問題,到底是質量問題,還是事出有因?
作為世界制造大國,我國出口行業從來不乏新聞事件。去年8月,玩具商張樹鴻因出口產品被美國召回而自殺的事件,仍令人不寒而栗。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出口燈飾又頻繁遭遇警告、召回,僅三月就發生了兩次。我國的燈飾出口遭遇了怎樣的問題,到底是質量問題,還是事出有因?
■重創襲來勢單力薄
出口燈飾接連受挫,對出口企業來說打擊重大。1月10日,美國對我國產PortfolioI ncandescent火炬燈實施自愿性召回,被召回的商品數量約為9萬盞;2月,國產Kitten Dream牌臺燈被歐盟發出消費者警告;3月初,歐盟又對國產Guangming鏡畫燈發出消費者警告;3月19日,美國對國產戶外吸頂燈召回。據了解,涉及案件的出口企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山古鎮。因考慮到重新檢修后,送往海外又將增加高額運輸成本,召回的產品將大部分被銷毀,對企業來說將蒙受很大的損失。
雖然燈飾出口被警告、召回的量,遠不及玩具、電子產品,但從玩具出口企業遭受的重創,可以預見燈飾出口被召回后的嚴重后果。與我國燈飾出口相同的是,國產玩具出口量在我國總出口中也占很大比例。僅2006年,中國產玩具出口超過70億美元,行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盟、美國、香港、日本等世界主要玩具市場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國為例,2006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玩具約30萬批,同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對我國召回的玩具案例為29起。召回事件層出不窮。
去年8月,美對國產兒童玩具的召回事件,涉及到利達玩具公司96.7萬件兒童玩具,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張樹鴻被發現上吊自殺于公司位于平洲的一家分廠內,這引起了出口業的軒然大波。事發后,責任方完全歸結于制造商一家,而本應共同負責的原材料供應商、國內檢驗機構、國外進口商,都是袖手旁觀。本是一個戰線上的伙伴,在東窗事發之后,制造商卻如此孤單??梢韵胍?,不堪重負的燈飾出口企業在遭遇召回后,只能宣布破產、倒閉。
此外,頻繁的召回事件對行業出口在海外市場的影響也不可小覷。遭遇召回的一家東莞玩具企業負責人曾說過,雖然事件短期內不會對整個產業造成影響,不過之后的訂單可能會減少,因為擔心美國有關部門可能借題發揮,渲染中國問題產品的形象,并出臺一系列更嚴格的技術標準。燈飾出口的海外信譽度,也會在不斷的召回事件中慢慢降低,從而影響到出口訂單。
■安全隱患眾矢之的
在最近的出口燈飾召回事件中,出口質量一直被視為把柄。歐盟指稱我國產燈具有導致使用者被電擊的危險;美國強調我國產燈具有掉落、導致火災的隱患。出口燈飾產品的質量問題被提上日程,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里?
據中山市新特麗黃小姐介紹,國外消費者對產品的外觀、質量要求較高,他們在質量把關上較國內也嚴格得多。尤其是涉及到環保、人身安全等問題方面,他們更為重視。如歐盟的EN60598就是專門針對燈飾產品的標準,它對燈具安全問題都作了明文要求,出口燈飾需按照此要求嚴格執行。
我國的出口產品被召回事件中,以危險品居多,大多是因為存在安全隱患。以歐盟市場為例,在《歐洲產品安全指令》發布后的一年內,危險產品的通告率平均比去年增加了25%。其中,中國產品的安全通告數量高居榜首,占到總量的近50%。同樣,在美國消費者安全和保護委員會的召回目錄中,產自中國的玩具、電器也占據非常高的比例。在歐美國家,產品投放市場后,通過專門機構抽檢、用戶反饋意見、以及投訴報告等,如果發現產品在設計或制造方面存在缺陷,不符合當地的法規、標準,可能或已經導致了安全或環保問題,商家必須向主管機構和消費者通報情況,并對有問題的產品進行召回、改良,以杜絕事故隱患。
諸多業內人士反映,國內的一些出口燈飾產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主要是一些不按照標準生產的小型企業,為降低成本,在產品質量上不過關所導致。他們一般是因為成本壓力,在原材料選擇上不過關。有的企業選擇不符合國際標準的低價鉛材或涂料;有的則在產品設計上不下功夫,對兒童保護嚴格的歐美國家來說當然不合格。這給我國燈飾出口行業的長期發展,以及在海外市場的信譽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貿易摩擦企業受壓
召回事件的背后也存在著相應的利益關系,它既體現了國際之間的貿易摩擦,也顯示了國內企業與國外代理商之間的利益關系。據霍尼韋爾朗能電器系統技術廣東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朱宇軒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出口燈飾在國際上以低廉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價格獲得海外市場的認可。國內產品的低價出口,在國外市場上占據絕對份額。尤其是燈飾出口的低價競銷,引起了出口市場的混亂。近幾年,美國等歐洲國家經濟緊縮,為了讓當地制造商在本地市場與我國抗衡,海外市場的當地政府必然會采取各種手段來控制我國出口。據朱宇軒介紹,他們出口中東國家的產品,就經常遭到當地政府的貿易壁壘。
同時,以OEM占主導的國內出口企業,長期缺乏自主品牌,漸漸已成為國外代理商的加工地。由此,國內企業處于被動的牽制地位,大多只是跟著國外代理商走,無法控制產品,更無法通過自主創新獲得利益。這一事實在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外部經濟壓力的環境下,只能依靠降低原材料成本來維持利潤,于是導致了一系列出口產品質量問題。從這一層面上講,出口產品質量問題不僅僅是出口企業一方的問題,更涉及到國家、國外代理商、原材料商等各方面的責任。而現實往往是企業一方來承擔所有的責任,獨自面臨倒閉的結果。
■信息互動品牌自主
出口燈飾被警告、受阻退貨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企業往往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大部分民營企業因為規模小,遇一兩單退貨,就足以使一個有發展前途的民營企業陷入困境。對出口企業來說,及時了解出口市場信息,了解各國產品標準,做好防御措施非常重要。目前,出口遭遇風險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內出口企業應及時了解這些國家新出臺的一系列限制措施,降低出口風險。其中,與各國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加強信息互動,對各國企業來說能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
品牌自主是燈飾出口企業的最終發展之路,它能使企業注重自身形象、素質,堅持高質量生產、自主創新,同時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進步。對于燈飾出口企業來說,也只有走自主品牌之路才能幫助企業擺脫受制于人的命運,找到自己的出口市場利益,從而抵御更多的市場風險和壓力,讓我國的燈飾出口企業越來越強。
■記者觀察
在召回事件中,有些被責令召回產品的出口企業因為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遭到商業欺詐時,由于缺乏打國際官司的經驗,寧愿選擇沉默,甚至羞于通過自己的教訓警醒同行,這引發了我們的深思。同時,我們還有疑問,為什么制造商在經歷了應做的送檢程序后還會被責令召回呢?很顯然,國內企業和執法機構的依法守法觀念還有待加強,而這正密切關乎到我國出口的商業信譽。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