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試亮燈 法國照明設計師自評90分
摘要: 這幾天,杭州運河邊經常有一名穿著花襯衫的老外在轉悠,一會和附近的居民比比手勢,一會摸摸橋上的燈,看那架勢,感覺他甚至想爬上映月橋的亭子上去瞅瞅。
這幾天,杭州運河邊經常有一名穿著花襯衫的老外在轉悠,一會和附近的居民比比手勢,一會摸摸橋上的燈,看那架勢,感覺他甚至想爬上映月橋的亭子上去瞅瞅。
他是誰?運河邊散步的居民都很好奇。前天晚上,大家又看到他了,邊上還有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運河亮燈的總設計師,來自法國的著名照明設計師Roger。離十一運河亮燈還有不到4個月,他心里也牽掛著他的中國作品,于是千里迢迢趕來現場調試。
映月橋上懸掛四角的大紅燈籠,路邊燈柱上鏤空的花紋,從這些洋溢著民族氣息的小細節,可以看出Roger的心思:在亮燈的過程中,不忘融合國際與中國元素。由于最近都下雨,不能演示燈光的動態效果,有些遺憾。不過我也跟附近的居民聊了聊,聽上去他們都還滿意,我個人為自己的作品打90分。爭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繼續完善,達到100分。Roger用流暢的英語說著。
一路走來,杭州的學生們也從本地人的審美角度給這位法國老師提了不少建議,比如色彩。記得最初法國方案讓人驚艷之處就是對白光的運用,一圈看下來,發現藍光太多,一方面偏暗,另一方面到了冬天會太冷。王國平也了解到現在國際上通行白光,如果足夠亮的話白光非常大氣。Roger邊聽翻譯邊點頭。
在場的人都對映月橋下的威尼斯水燈(據Roger說,這種發光桿,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隨處可見)記憶深刻,在水中的燈柱大約十幾厘米的直徑,上面雕著中國龍,隨著水波的起伏光影柔和的流動。晚上確實好看。但是白天呢,如果幾根柱子這么硬朗地在水中,會不會造成視覺污染?這些燈柱到底是扎根在水底呢,還是做成浮子的形式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人提出疑問。Roger一直側耳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上一筆。
最后,王國平興致勃勃地和運河綜保委主任陳述探討起來:運河正在申報國家5A級景區,不如把映月橋一段200米的運河亮燈試驗段做成5A級景區的標桿,不僅燈光,連綠化、小品一并考慮,做個樣板出來。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