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燈具商紛紛回“家” 于危中尋機
摘要: 古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燈飾產品集散地,以出口為主,全鎮登記注冊的燈飾企業就有500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2008年燈飾業總產值達165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
陳建豐原在浦江做工藝品生意。2005年,聽幾個朋友說廣東古鎮的生意挺好做,他就只身南下在古鎮租下了三間店面。
古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燈飾產品集散地,以出口為主,全鎮登記注冊的燈飾企業就有500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2008年燈飾業總產值達165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
200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后,古鎮正經歷一場波折。
“跟以往相比,老外的出貨時間開始延遲,香港的不少客商也不再到古鎮拿貨。”昨日,陳建豐說,“跟我剛來時相比,房租則已漲了4倍。”
廣東檢驗檢疫局一份統計顯示,2008年,經該局檢驗出口的燈飾產品無論批次和貨值均雙雙下滑,出口42247批次,貨值29.99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了15.4%和1.5%。
在古鎮,浦江商人有5000多人。陳建豐說,從去年底開始,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開始尋找拓展業務的新機會。
“在古鎮時,我在浦江生產的燈飾配件等,需托運到那里才開始發出去,這一來一去的物流成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能在義烏設立自己的銷售窗口,光物流就可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陳建豐說。
此前,陳建豐曾到義烏考察多次。但遺憾的是,在義烏無法找到跟古鎮一樣的燈飾集散地,個別燈飾產品被擠在五金電子等經營區中。
在走訪中,陳建豐曾遇到過頗有同感的希臘客商杰萊迪。
“在義烏,我能采購到玩具、襪子等產品。但要采購燈飾時,我不得不往廣東中山、江蘇常州和山東臨沂三地跑,這樣來回一次,就要花去數千元不等。我和其他客商都希望義烏能有一個燈具市場。根據義烏的地理和商貿優勢,這肯定能辦到。”杰萊迪說。
三個義烏人一臺好戲
正當陳建豐等人想在義烏找“家”時,有三名義烏人已躍躍欲試。
季敬能是義烏市人大代表、北苑街道黃楊梅村主要負責人。一個敦實的年輕漢子,雙眼炯炯有神,總想著為村里謀點實事。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