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工建筑學院趙紅紅教授交流記
摘要: 昨日,阿拉丁照明網代表拜訪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趙紅紅教授,了解到華工亞熱帶建筑科學國際重點實驗室、趙教授對實驗室光學建設、對照明及博物館建設的看法和建議。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經科技部批準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目前全國高等學校建筑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昨日,阿拉丁照明網代表拜訪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趙紅紅教授。提起個人新近關注的信息,趙教授首先講起亞熱帶建筑科學國際重點實驗室。
趙紅紅教授(左)與阿拉丁照明網代表合影
要把光學這塊也建立起來
亞熱帶建筑科學國際重點實驗室現有建筑設計科學、建筑技術科學、建筑工程技術等3個實驗中心,下設現代建筑創作、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數字媒體技術、GIS技術、傳統建筑文化與保護、建筑熱環境與建筑節能、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結構、防災減災、施工監控與健康監測、巖土與地下結構等12個子實驗室。
我們在熱供、聲學上都做得很好,但是在光著一塊比較薄弱。實驗室一直想把光學這塊建立起來,目前在大力吸納人才,也歡迎各方有識之士加入探討。對此,阿拉丁照明網表示將竭力支持,尋找照明界專家共同加入。
照明對建筑很重要
一直以來趙教授對照明都很關注,在城市夜景照明、城市色彩等方面也有學習研究。趙教授非常期望能夠多多結識專業照明設計單位進行項目合作,在目前他所著手的大型城市規劃設計中,如沈陽政府規劃、大亞灣項目等,更是迫切希望在夜景照明規劃方面與專業人士共同交流。趙教授希望有行業朋友推薦,或通過阿拉丁照明網聯絡。
博物館是發展熱點
博物館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我一直都在關注。提起博物館,趙教授感觸非常之深,巴黎就有800多個博物館,意大利有3000多個,英國也有3000多個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博物館的數量相對不足,國家已意識到要大力發展這塊。
我國十一五(2006-2010)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二期)、國家話劇院等和地方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北京、陜西、浙江等各省市自治區都紛紛出臺博物館建設方案,未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改建、新建的博物館數量將大大增加,我們也在研究博物館建筑的相關問題。繼而博物館的照明建設也要跟上來。
阿拉丁照明網的博物館照明頻道,能夠在博物館建設浪潮中提供專業的照明知識傳播與交流,這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舉措,趙教授也希望能一盡綿薄之力。
趙紅紅教授個人簡介(阿拉丁照明網博客http://6857.blog.alighting.cn)
1979年清華大學建筑系 本科畢業
1982年清華大學建筑系 碩士研究生
1982年1989年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系 教師
1989年1990年 英國伯明翰理工學院建筑學院 訪問學者
1990年至今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學院副院長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學院 副院長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系 系主任 教授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二屆理事會 理事
中國建筑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理事
中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專業指導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 副主任
廣東省房地產業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第一屆理事會 副理事長
廣州市建委規劃建筑專業委員會 委員
廣州市第一屆城市規劃委員會 委員
佛山市第一屆城市規劃委員會 委員
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http://www.scut.edu.cn/skl-sbs/
華南理工大學的亞熱帶建筑研究起步于上個世紀初,是我國高校建筑學科領域老八校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夏昌世教授、陳伯齊教授等老一輩科學家籌組創建亞熱帶建筑研究室。進入六、七十年代,以林克明、馮秉全、龍慶忠、林其標、譚天宋、符羅飛等為代表的一批曾留學于歐、美、日的知名專家教授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建筑領域現實主義學術傳統、對建筑自然降溫、通風、防潮、古建筑防雷、防洪、防震等展開了設計理論和方法的探索,對華南地區的建筑教育、建筑設計實踐及嶺南建筑風格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逐步形成了嚴謹、務實、創新的研究理念和專業教育特色,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在國內建筑教育界享有較高學術地位。
經過數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校建筑學科已成為全國特別是華南地區教育和科研重要基地,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大批具有扎實專業素養的建筑學科人才,孕育了莫伯治、佘峻南、何鏡堂、吳碩賢等四位院士和九位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978年國家批準我校成立教育部亞熱帶建筑研究室;2005年設立亞熱帶建筑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初,在原亞熱帶建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以建筑學和土木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為核心,融合聲學、光學、交通、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信息技術、城市社會學等交叉學科,經科技部批準建立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于同年11月正式啟動建設,是目前全國高等學校建筑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現有建筑設計科學、建筑技術科學、建筑工程技術等3個實驗中心,下設現代建筑創作、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數字媒體技術、GIS技術、傳統建筑文化與保護、建筑熱環境與建筑節能、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結構、防災減災、施工監控與健康監測、巖土與地下結構等12個子實驗室。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100多臺(套),價值5000余萬元,其中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近40臺套,實驗室總面積近11000平方米。實驗室現有人員112名,其中固定研究成員81名(包括兩院士2名,珠江學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以上培養對象2人),流動人員31名(其中博士后13名)?,F有研究生740多名,其中博士生150多名。
實驗室主體研究工作將緊扣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密切關注建筑與土木工程學科領域國際國內前沿發展動態,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為指引,以亞熱帶建筑科學技術研究為特色,探索建筑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集中優勢力量重點在亞熱帶區域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建筑物理學、節能技術、歷史建筑保護技術、環境保護技術、建筑結構和防災減災技術等關鍵領域,取得高水平的自主創新性成果,推動我國及國際上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核心研究方向包括:①亞熱帶空間環境與建筑設計;②亞熱帶建筑物理環境與建筑節能;③亞熱帶建筑結構與防災減災。
近年來,在學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力扶持下,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何鏡堂院士、吳碩賢院士的引領下,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嶄露頭角,在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實驗室建設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快速的發展,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0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近百項,總經費超過2億元;發表學術論文約1200篇,其中三大索引收錄230篇;專著與教材67部;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與地方標準共32項;申請或授權專利25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0余項、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獎2項、國家級金獎2項、國家級銀獎5項、國家級銅獎3項、建設部一等獎4項等。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國了較大提升,呈現出了非常良好的跨越式發展勢頭。通過數年建設,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成為國內一流、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和競爭力的建筑科學應用基礎研究基地、高素質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建筑科技文化承傳與創新基地和學術交流基地。
阿拉丁照明網博物館照明頻道 http://www.fyhuishou.com/special/20090903/index.htm
歡迎行業朋友瀏覽,有任何建議請聯系zxp@alighting.com.cn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