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優勢結合改變全球LED競爭格局
摘要: 近幾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照明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以應用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吸引了全球業界的關注。出于對中國龐大市場的垂涎,國際巨頭公司均加速了在華的布局及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進程。
2009年6月9日~10日,首屆“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臺北圓山飯店正式舉行。科技部高新司馮記春司長擔任榮譽團長,率大陸產學研代表80余人與臺灣地區
200多家參與廠商進行了廣泛交流,海峽兩岸首次達成了六點共識和五項具體合作意向。
六點共識為:第一,兩岸建立常態化產業合作及交流機制,雙方成立行動工作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共同推動交流與合作項目:“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每年舉辦一次,由兩岸輪流舉辦;第二,兩岸共建半導體照明產業鏈,優化兩岸產業布局:共同參與“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試點工作,共建具有國際品牌的半導體照明廠家;第三,兩岸共建半導體照明產業聯盟,進行共性技術研發,加強產業戰略研究與人才交流,建立兩岸半導體照明信息平臺;第四,兩岸共建半導體照明專利庫,建立知識產權互惠機制,達成共識,實現雙贏;第五,兩岸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共同制定半導體照明產業標準,實現兩岸半導體照明標準化組織的合作;第六,兩岸共同設置半導體照明檢測驗證平臺,展開檢測技術、測試方法及檢測設備等研究,實現檢測結果互認。
五項具體合作意向包括:第一,兩岸協商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半導體照明檢測機制,開展測試技術和方法研究,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檢測平臺,逐步協商兩岸標準化工作交流溝通機制,推進標準規范制定工作;第二,制定兩岸半導體照明專利策略,共建專利預警機制,專利布局,探索專利交互授權與優先共享機制;第三,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兩岸技術優勢互補,分工開發高效率半導體照明材料及制程新技術,創新應用商機,結合可靠度研究,進行規劃性的半導體照明試點合作,加速實用化,逐步建立華人半導體照明自主知識產權;第四,推動產業投資,研議兩岸共同合作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第五,成立工作組,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共建兩岸半導體照明資訊平臺,展開產業策略研究、人才培訓及會議展覽等工作。
“嚴格地說,過去兩岸經貿往來主要是企業行為。這次是兩岸在高層面上達成的產業合作共識,內容包括雙方共同制定標準、合作研發,共同打造品牌。”高志前認為此次合作意義重大。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對兩岸貿易增長帶來了較大沖擊,但在危機當中我們更是看到了兩岸經濟貿易廣泛合作的新機遇,尤其是對于LED這樣一個具有高成長性、市場前景廣闊、兩岸具有很強互補優勢的產業,在產業標準制定、產業鏈協作、技術與人才合作交流等領域都大有可為。” 臺灣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經濟部搭橋專案辦公室副執行秘書林全能對兩岸合作充滿了希望。
對于下一步工作,高志前指出:“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探索解決,如雙方如何實現利益共享、如何建立協調機制等,這些制度和操作上的問題都需要在合作中摸索。通過LED示范合作項目,我們將探索和總結兩岸產業合作的模式與機制,為以后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產業合作積累經驗。”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