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飛猛進的八十年代LED
摘要: LED產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到了80年代初,用溫差溶液原理首次在液相外延生長領域實現了GaAlAsLED的批量生產。由于GaAlAs外延層結晶質量的改善,LED器件的效率得到不斷改進。通過對晶體生長的各種實驗測定了最佳的器件參數。用這個生產線生產的LED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最高的,雙異質結(DH)結構的效率值達21%。
LED產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到了80年代初,用溫差溶液原理首次在液相外延生長領域實現了GaAlAsLED的批量生產。由于GaAlAs外延層結晶質量的改善,LED器件的效率得到不斷改進。通過對晶體生長的各種實驗測定了最佳的器件參數。用這個生產線生產的LED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最高的,雙異質結(DH)結構的效率值達21%。這些結果表明LED器件有可能用于戶外顯示器。紅色LED的光效達到10流明/瓦。這使LED照明成為了可能,LED在1985年被用于一輛客車上。1986年Nissan公司在300ZX型汽車上使用了72只φ5mm的LED作為中央高位剎車燈,標志著LED開始進入了汽車領域中的應用。中國80年代,先后經歷了進口芯片封裝→進口外延片封裝→自制材料和器件等幾個階段。汽車信號燈也是LED光源應用的重要領域。1987年,我國開始在汽車上安裝高位剎車燈,由于LED響應速度快(納秒級),可以及早讓尾隨車輛的司機知道行駛狀況,減少汽車追尾事故的發生。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