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夜景規劃人郝洛西:談世博之光
摘要: 記者走進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郝洛西教授的實驗室,傾聽她講述上海世博園園區夜晚燈光照明設計方案和關于方案背后的思考。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郝洛西教授(郝洛西阿拉丁照明網博客)
在很多人印象中,夜上海最絢麗的風景無疑是陸家嘴金融區燈火輝煌的一幢幢高樓,隨著好萊塢大片《諜中諜Ⅲ》熱播,影片開篇播放的由浦江之畔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中銀大樓組成的航拍夜景圖更是牢牢定格在全球觀眾心中。然而,從2010年5月1日開始,上海夜景主角將從天空回歸地面,將從陸家嘴轉移到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的浦江兩岸世博園區。夜晚從那里發出的溫柔而恬靜的上海世博之光將把人們的目光引向深邃的未來。
5月26日下午,記者如約走進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郝洛西教授的實驗室,傾聽她講述上海世博園園區夜晚燈光照明設計方案和關于方案背后的思考。
郝洛西教授與上海世博會結緣于2006年,當時她參與了由本校胡志強教授任總規劃師的上海世博園規劃設計團隊,團隊大約分成20個組分別負責園區不同方面的規劃設計。作為視覺與照明藝術方面的專家,她帶領的團隊主要負責園區夜景照明方案的設計規劃。2008年4月,她和自己約15人組成的團隊受上海世博局委托,正式承擔世博園區夜晚燈光照明總體規劃。
在了解世博園區總體規劃并在世博園區實地考察之后,郝洛西和她的規劃設計團隊深刻地認識到他們面對一個復雜的環境:既有以一軸四館為代表的新建館,也有由原江南造船廠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展館,既有自建館又有聯合館和租賃館,既有橋梁又有碼頭,既要關注陸地又要兼顧水域在進行園區燈光照明方案的總體規劃和設計的時候,這些因素和約束條件都必須考慮進去,所以郝洛西教授向記者坦言壓力很大。
郝教授和她的團隊積極地從往屆世博會吸取經驗。她說,愛知世博會一開幕她就趕去了,將整個世博園區仔細考察了一遍,但是可資借鑒的并不多,因為愛知世博園區環境和上海世博園區完全不同。關于北京奧運會場館燈光照明設計有哪些啟示,郝洛西教授說,北京奧運會上,半導體燈具得到創新性使用,這對上海世博會園區夜晚燈光照明方案的規劃和設計具有很大借鑒意義,但是也要充分認識到,半導體照明限于目前的技術瓶頸,用于通用照明領域,將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綜合各方面,郝洛西教授和她的團隊逐步形成了世博園區夜晚燈光照明方案的規劃和設計原則,就是要緊緊圍繞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大力實踐綠色照明理念。燈光設計首先要回歸它基本的服務生活的照明功能,而不是不計成本、浪費能源地追求某種璀璨輝煌的特殊效果。第二,在完成基本照明功能的基礎上,讓游客在世博園區感受到讓人驚嘆的光的藝術。
郝洛西教授說:在照明規劃方面,我們希望在世博園區呈現四大亮點:在策略方面,希望世博會成為高效節能的城市照明示范;在文化方面,世博園區歷史遺跡的生態保護型照明模式,希望能夠在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第一次大規模地集成應用半導體照明技術;在人文層面,希望燈光藝術與人互動體驗享受照明科技所帶來的創意生活;在產業方面,促成對中國制造參加的最大化應用。
郝洛西教授和她的團隊對整個世博園區進行了亮度分區規劃,他們將整個世博園區按亮度分成了5個等級,最亮的是慶典廣場、中心場館區、舟橋等人流活動密集的廣場和標志性建筑物,而停車場、世博園區外部主干道以及園區內支路和園區內的建筑外觀照明等列為亮度最低的區域。
郝洛西教授最后說:根據規劃,世博園區夜景觀將形成3個主要的景觀軸線:一是天然景觀軸黃浦江,浦江開闊的江面成為觀景的最佳場所,而兩岸的景觀經過江水的倒影更是一道瑰麗的風景線;二是世博軸和舟橋一起串起了浦東、浦西,成為表現內容最為豐富的景觀軸線;三是高架步道,橫穿浦東主要國家館區,連接幾個主要出入口,也成為重要的景觀軸線之一。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LED顯示屏光磊中標
上海世博園建設:綠色科技生態(組圖)
世博會中國航空館采用綠色照明(圖)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