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及廣東照明發展60年
摘要: 建國60周年,一個甲子的歲月容納無數輝煌變遷。此系列文章為親訪對中國照明行業影響深遠的高端人士,聽他們點評中國照明產業的發展與興起。本文為阿拉丁照明網走訪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了解我國及廣東照明發展60年。
建國60周年,一個甲子的歲月容納無數輝煌變遷。回看中國照明行業,雖然沒有祖國那樣深遠而輝煌的歷史,但其繁榮歷程一樣印證著中國的精彩與中華民族的智慧。此系列文章為親訪對中國照明行業影響深遠的高端人士,聽他們點評中國照明產業的發展與興起。
我國照明發展歷程
建國六十周年以來,我國照明行業的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大塊,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
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以前,照明行業剛起步,水平低,市場上只有燈具,根本不存在燈飾這個概念。而大型的燈具廠主要存在于廣東地區,占了全國的絕大部分,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也有,不過不多。
改革開放后的10年,我們足足做了10年的模仿。引進國外的設計模式、產品來進行仿制,在國內企業也互相模仿,甚至連產品目錄也不例外。走過這幾年較為黑暗的時代后,我們開始反思,意識到照明燈飾是需要自己設計的,設計出適合人們使用的。但是那個年頭,中國還沒出現照明設計師,企業也比較著重燈飾的造型,就找來了許多美術人員來進行外形設計。他們設計出來的產品很美觀,但是與生產實際嚴重脫離,設計出來的燈飾是生產工藝無法做到的。從改革開放一直走了快20年的彎路,人們開始意識到生產工藝和設計的密切關系。到了今天,照明行業發展得比較成熟,設計人員知識全面,以后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對照明行業影響最大是電光源的發展,發達國家照明能源消耗占總能源的25%以上,而我國接近20%,發展節能LED照明是照明行業一個很大的趨勢。
廣東的照明發展歷程
廣東省照明器具工業在20世紀80年代前,是十分落后的。全省只有幾家小型五金廠兼造一些簡單的家居室內燈具。造成廣東照明器具工業落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經濟落后,廣東創辦電力60多年間,廣大農村縣鎮以至大城市的橫街小巷居民,絕大部分人仍然以點煤油燈照明為主,這樣的社會經濟狀況,很大程度上拖后了電光源照明器具工業的發展。(2)是歷史原因造成社會對照明的思想觀念守舊落后。盡管建國后電力有了較大發展,城鄉逐步普及電光源照明,由于整個社會對照明器具的要求、對照明方式要求,受到守舊落后的思想觀念的制約。因此,照明器具制造工業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70年代末80年代初廣東出現的第一代現代燈具使用高檔云石材質進行精細工藝加工的云石臺燈和使用古樸青花瓷瓶、高檔的紗罩和鍍真金的燈頭套等金屬配件組合成的花瓶臺,是廣州燈具廠轉型生產現代照明燈具的第一批產品,也是廣東現代照明燈具工業的開創產品。
1984年3月,由廣州燈具廠、廣州市投資公司與香港明珠燈飾有限公司三方合資,組成廣東省第一家燈飾公司廣州市晶瑩燈飾有限公司。
廣州燈具廠全面轉型燈具燈飾和廣州市第一家中外合資燈飾公司成立,揭開了廣東省現代燈具燈飾工業開創發展的序幕。隨后廣東燈飾廠、燈飾公司像雨后春筍相繼出現。
晶瑩燈飾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后,第二家中外合資企業黃河燈飾公司也在廣州出現。隨后幾年廣州又相繼出現了東方燈飾廠、月華燈具廠、廣州燈飾電器廠、寶石軸承廠(轉型為燈具燈飾生產及廣州九佛電器廠等)。
1980年后粵東和粵西也開始生產燈具,汕頭市五金燈具廠開始生產燈具時,產品有臺燈、壁燈等20多個品種。1981年潮州鋁制品廠開始主產以鋁為主要材料的壁燈和吊燈共11個品種。
在開創時期,燈具燈飾工業處于摸索開拓階段,發展的步子比較緩慢。但至90年代末,中山古鎮已發展為全國燈飾產銷量最大的地區,1987年期間照明器具生產企業只有9家(包括燈泡制造企業在內),年工業總產值是1370多萬元,利潤只有70多萬元。這些企業產品比較單調。電光源方面,只有白熾燈泡、少量異形燈泡,燈具方面主要是塑料彩虹燈、節日燈、串燈、臺燈、吊燈、壁燈、玻璃罩吸頂燈等。
1989年全省從事燈具燈飾生產制造的企業也只有30多家,可統計的出口產值700多萬元,內銷產值也只有7300多萬元。
90年代后,一些有基礎的老企業因體制和管理等原因,不但沒有更大的發展,而且規模萎縮,連年虧損。而一些股份制企業及民營企業。卻不斷擴大發展。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是廣東省佛山市第一家股份制試點企業,是全國照明電器行業6家上市公司之一。它的前身佛山燈泡廠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該公司建立于1958年,1992年10月改組為定向募集股份制公司,1993年11月獲準發行A股,1995年8月又向境外投資者發行B股。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及出口創匯額等指標方面,連年名列行業前茅。公司有員工7500多人,技術人員200人。1999年該公司享有自營進出口經營權,產品40%出口,銷往歐美、香港等20個國家和地區。
改革開放后,廣東照明器具工業近20年蓬勃發展。不但工業規模擴大近300倍,更主要的是燈的技術含量大大提高,燈的造型藝術方面有了很大改變。如果說漢代金屬燈具造型藝術是古代燈燭民展史中鼎盛時期,那么,20世紀80~90年代,是廣東照明器具制造工業進入到電光源照明出現以來近200年史上一個劃時代轉變的時刻:照明器具工業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社會照明從基本照明的要求,走向照明的藝術化,向世界現代照明新潮流邁進。
廣東照明器具工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培育出了多個分支工業。如燈頭燈座工業,燈具電器附件工業,燈用專用金屬材料工業,燈用金屬、玻璃、塑料配件工業,電光源工業。照明器具工業,與這些分支工業群體組成了龐大的照明電器工業本系,納入為國家統計中的照明器具工業統計范圍。到2000年全國照明電器企業約6000家,廣東卻占3000多家。坐擁全國照明電器工業的半壁江山。
古鎮鎮燈飾業
古鎮鎮燈飾業的起步,是80年代初,一家生產青春牌熱杯的鎮辦企業,發現了市場對臺燈需求的信息,便開始組織臺燈生產,一炮打響。另一家機磚四廠,看見臺燈產銷成功,于是馬上專型生產燈具,改廠名為異型燈具廠。這兩家企業,先后拉開了古鎮燈飾生產的帷幕。
1986年鎮政府為扶持私營燈具燈飾業的發展,制訂扶持私企貸款政策,規定5萬元以下貸款個人可以直接申請,5萬元以上貸款由鎮政府擔保。政策一出臺,在古鎮馬上掀起一股辦廠、搞經營的熱潮。這期間,有一批有知識、有膽略的中學畢業生脫穎而出,投入到貸款辦廠、搞經營的洪流中,對古鎮燈飾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華藝燈飾集團區炳文等三名股東投資5萬(租了幾十平方米的廠房)辦起了個體燈飾廠。辦廠初期,全廠不到10人,全廠上下人人勤儉拼搏,產品適銷對路,供不應求,利潤十分可觀。苦干4年,為華藝集團的發展打下牢固扎實的根基。
1991年后,中山市古鎮鎮集資6.5億元用于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方面的基礎建設,投資1.2億元新建起180平方米的廠房和產品展示廳。另外,古鎮鎮委會還采取優惠政策,開發新規劃區,吸引企業到新開發區建廠、建燈飾商場。
為擴大古鎮燈飾的影響力,1999年10月,古鎮舉辦了首屆古鎮燈飾博覽會,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和嘉賓500多人,僅美國嘉賓就超過40名,還有泰國等13個國家駐穗領事館官員也出席了開幕典禮。
博覽會設3個展場,共開設1388個展位,參展燈飾品達5430種,是全國燈展絕無僅有的盛況。
古鎮鎮在省市、科技部門的支持下,借助99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的宣傳效應,增強企業科技競爭力,并與上海復旦大學光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山市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進專業鎮技術創新工作。
在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方面,成立質量監督工作組,建立企業執行國家質量標準檔案;建立產品質量檢測站,制訂完整的檢測制度和建立設施完備的檢測手段,促進古鎮燈裝飾產品質量走上新臺階。
2000年古鎮匯集有各類高級水晶燈飾及各種功能燈具,系列品種、款式達數千種,被譽為花式品種最多的世界燈飾中心。
古鎮燈飾、燈具、配件年銷量占全國燈飾市場銷售量的46%,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北美、歐洲、中東和東南亞,年產值高達16億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