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產業轉移示范區力推“低碳發展”之路
摘要: 像蕪湖這樣,避免重蹈東部承接產業轉移覆轍,堅持走綠色低碳的提升式承接之路,正在成為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各城市所秉持的發展理念。“短短5個多月時間,由蕪湖市主要領導或開發區負責人帶隊的政府招商團共十幾批次來到德豪潤達,開出融資、稅收、土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說服德豪潤達公司將戰略轉移的LED項目落戶蕪湖。
正是看到LED產業的市場前景和低碳節能的發展方向,蕪湖市政府開始了與德豪潤達的深度接觸。“短短5個多月時間,由蕪湖市主要領導或開發區負責人帶隊的政府招商團共十幾批次來到德豪潤達,開出融資、稅收、土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說服德豪潤達公司將戰略轉移的LED項目落戶蕪湖。最終,德豪潤達決定投資60億元在蕪湖建立起一個具有國內領先的芯片制造技術、覆蓋LED上中下游全部產業鏈的大型光電產業基地。實現到2012年基地全部建成后,達到200億的銷售產值。
“蕪湖的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中西部省份在產業轉移中不再撿到籃里都是菜,而是更注重提升式承接,注重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理性行為。”長期關注轉移經濟的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呂連生說。
作為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江城市帶在促進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示范意義被寄予厚望。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曾表示,建設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范區不僅僅是安徽的事,也是全國的事。
安徽省省長王三運在皖江城市示范區獲批后就明確表態,皖江城市帶作為國家級示范區,在承接與創新雙發力,注重提升式創新,并明確宣布拒絕污染。
而對于示范區59個縣市區來說,堅持提升式承接產業轉移項目,重點發展高效率、低污染和低碳排放的低碳產業,已經成為各地日漸一致的發展共識。
皖江城市帶的重要一員合肥市,在承接產業轉移時一直高調宣揚自身的“科技創新城”優勢,并提出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公共安全和量子通信等新興產業,實現到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710家,產值達到1800億元的宏偉目標。
以馬鋼等傳統高耗能企業聞名的馬鞍山則明確提出,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推動經濟良性發展的新引擎,強力推進重大節能項目建設,并強化節能監察,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2009年,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6%。
而蕪湖,除了德豪潤達的LED產業基地外,還在積極謀劃并實施包括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配件、余熱余壓利用裝備、光伏產業、節能環保材料、節能機電設備、環保裝備、節能環保服務七大領域及再生金屬循環利用、汽車零配件再制造、工業廢棄物再利用、城市節能產品推廣、農林廢生物質綜合利用等工程在內的一系列“低碳產業”,力爭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上述七大重點領域為中心的節能環保集聚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編輯:CBE)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