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合LED產業投資路徑
摘要: 當越來越多的VC擴大基金規模,參與中后期項目的競價搏殺時,中經合在2009年宣布牽頭投資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把觸角伸向更早期的天使投資。而今年中經合將美國旭明光電引入大陸設廠及宣布投資美芯晟,則令其在LED產業的布局露出冰山一角,“由點到鏈”、“由鏈至面”的早期投資策略初現端倪。
彭適辰以旭明光電為例,“這是一家美國公司,本身擁有先進的技術。我們投資進去之后,把它的生產(研發、制造)轉移到臺灣。我們了解到中國大陸的LED照明應用市場規模巨大,而且在上游芯片設計領域相對比較薄弱,所以就又把它引進了中國大陸,來幫助國內建立自主研發的LED芯片技術”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芯晟,“美芯晟是照明驅動IC的設計公司,驅動IC設計美國比較強,國內這方面的基礎還不夠。美芯晟的兩位創始人都是從硅谷回來的,在美國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電源管理和驅動照明的技術。我們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到中國來,利用國內比較低的人力成本做芯片設計,來協助國內LED照明市場的發展。”
新強光電在全球的布局是從臺灣出發,中經合協助其在中國大陸迅速落地并幫助其在美國打開市場知名度。晶測電子則將在臺灣穩定成長后,順著中經合在中國大陸的布局逐步拓展市場。
“整個LED產業,芯片技術研發,美國、日本最強。商品化、封裝與成本降低,臺灣最具競爭力。但制造能力是中國大陸最強,市場也是中國大陸最大。”彭適辰指出,“投資者必須有全球的視野,對全球不同區域中,每一產業的競爭力有充分的理解,才知道怎樣去調配資源,讓企業在適合的地區發展,最終發揮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而不僅僅是在一個區域的競爭優勢。中經合的國際平臺對我們了解科技的趨勢,尋找項目,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彭適辰看來,這樣的資源調配與產業面布局,意味著投資機構長久的產業研究,國際化的平臺建設及深入的本地發展,是耐心耕耘的結果。而對中經合而言,在多家被投資LED企業已實現損益兩平甚或盈利,LED照明市場也即將進入快速成長期之時,收獲的日子也并不遙遠了。
注:LED照明芯片約占行業利潤的70%,LED照明封裝約占行業利潤的10%~20%,LED照明應用約占行業利潤的10%~20%。中國LED照明產業發展的結構側重于封裝和下游應用環節,產量為全球第一,產值位居全球第二。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半導體照明總產值近700億元,其中芯片產值為19億元、封裝產值為185億元、應用產品產值為450億元,芯片、封裝和應用產值之比為1:9:22。(編輯:FJ)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