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奇缺愁煞買方 價格半年漲五成
摘要: 上游“催漲”的形勢正暴露出中國LED產業的短板。中國還未形成完善的LED產業鏈。發達國家在LED芯片技術上掌握話語權,國內80%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此外,統一的生產標準及LED燈測試方法的缺乏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中國LED照明產業的發展。
在全球節能環保的大浪潮下,兩大產業風頭正勁,一個是產品漸漸普及的LED照明產業,另一個是正走向普及化的電動汽車產業。從四處尋找客戶到挑客戶,從四處借錢買設備到風險投資排隊想參股,LED照明產業的火爆已經出乎市場預料。與此同時,LED相關產品的價格也是步步高升。這個帶給世界“光明”的新興產業,已經毫無疑問地走上了陽光大道。
今年LED產業可謂炙手可熱。其中最熱的莫過于上游的設備、原材料供應商,以及中游的芯片生產商們!地處武漢的迪源光電是中國最大的大功率芯片生產企業,據了解,廠內正加班加點地生產芯片,而風險投資機構也絡繹不絕上門,以期參股。
芯片奇缺愁煞買方
“從2010年一季度末,全球LED芯片及外延片開始漲價。目前芯片漲幅已經接近50%,預計第三季度價格仍在高位盤整。” 據業內人士透露。
芯片價格的此種漲勢有些一反常態。按照慣例,LED芯片價格一向跌多漲少,年均跌幅曾達兩成;而二季度通常為傳統淡季,漲價的可能性本應更小。在這種出人意料的急速漲價中,中國各大芯片巨頭們迎來了利潤高增長期。以士蘭微為例,2009年第四季度其LED芯片的毛利潤率為40%,到2010年第二季度其毛利潤已經提升至50%。
盡管LED芯片及外延片的價格不斷上漲,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
中國最大的大功率LED芯片生產商迪源光電選擇了小幅漲價。迪源光電董事長吳志宏老謀深算地說,“盡管我們可以借市場需求旺盛大幅提價,但考慮到未來更長遠的合作關系,我們選擇了小幅漲價、精選下游合作伙伴。”據迪源光電總經理董志江介紹,國內的大功率芯片80%依靠進口,另外20%則主要來自于迪源光電。
據了解,紅黃光LED芯片生產商們日子比藍綠光LED芯片生產商更舒坦。業內人士稱,“幾年前,紅黃光LED芯片市場遠不及藍綠光LED、白光LED芯片市場熱鬧,且正處于不斷萎縮的狀態。不少企業逃離紅黃光LED芯片市場,轉入藍綠光LED芯片市場。沒想到2010年,紅黃光LED芯片市場需求增長,少數仍堅守在這一市場的企業受益匪淺。”
乾照光電就是堅守這一領域并在這輪漲價中受益很大的一家公司。該公司一位負責人無可奈何地表示,“我們生產的紅黃光芯片確實供不應求。目前產能只能滿足前70 名客戶50%左右的需求。如果考慮這70名客戶2011年產能比現在增長80%,未來的供應缺口將更。”[NT:PAGE=芯片奇缺愁煞買方$]
誰在推高芯片價格?
誰推高了全球芯片價格?面對巨大的供應缺口和不斷高漲的價格,LED芯片和外延片生產商們為何不迅速擴產?據了解,LED芯片及外延片生產商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上游設備及原材料均為海外巨頭壟斷,并陷入嚴重的短缺中,這緊緊地絆住了中國企業的擴產步伐。
首先,生產LED芯片的主要設備MOCVD嚴重缺貨。西安中為光電公司表示,2009年底訂購的兩套MOCVD,等了半年才到貨。目前全球MOCVD設備市場由德國的Aixtron、美國的Veeco兩家公司壟斷,二者今年合計接單量達600臺至700臺。市場調查機構水清木華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兩家公司今年MOCVD設備出貨量可望達662臺,為過去3年出貨量的總和,預計2011年出貨量仍將創新高。鑒于產能遠遠無法滿足需求,MOCVD設備訂單已經排到2012年。
與訂單接踵而來的是利潤增長。Aixtron第二季度營收達到1.98億歐元,同比增長24%,已接訂單金額達1.75億歐元(同比增長4%);Veeco第二季度營收達2.53億美元,同比增長55%。Veeco執行長John R. Peeler稱,僅二季度就接到3.47億美元的訂單,創下歷史新高。其中LED與太陽能相關訂單達2.6億美元,預計2010年營收將突破10億美元。
其次,作為重要原材料的藍寶石襯底、有機金屬(MO)氣體等材料價漲量縮。自去年底起,兩英寸的藍寶石襯底已從最低8美元/片上漲至約30美元/片,目前漲勢仍未見停滯跡象。近日,位于美國伊利諾斯州的全球藍寶石單晶龍頭大廠Rubico決定第四季度繼續上調藍寶石襯底的價格。Rubicon的漲價可謂有恃無恐,因為中國和韓國等廠商大舉擴充MOCVD設備導致目前藍寶石襯底供應缺口高達10%至30%。Rubicon的下游客戶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漲價。杭州士蘭明總經理江忠永憂慮地表示,今明兩年,藍寶石襯底仍可能短缺。
業內人士表示,“MOCVD設備、藍寶石襯底等占總成本比重相當大。其中藍寶石襯底約占總成本的12%。因此這些上游重要設備緊缺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推高了LED芯片及外延片的成本。即使MOCVD及藍寶石襯底到貨,也不意味著馬上能達產。安裝、調試、試生產至少還需要3個月至6個月時間。只有極少數企業兩個月內可以達產。”
這種上游“催漲”的形勢正暴露出中國LED產業的短板。中國照明協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研究員任元會指出,中國還未形成完善的LED產業鏈。發達國家在LED芯片技術上掌握話語權,國內80%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此外,統一的生產標準及LED燈測試方法的缺乏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中國LED照明產業的發展。[NT:PAGE=誰在推高芯片價格$]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