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速電子信息產業新突破
摘要: ·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發達國家搶占的戰略制高點。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顯著。·“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將實現新突破,獲得新增長。
·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發達國家搶占的戰略制高點。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顯著。
·“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將實現新突破,獲得新增長。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產業規模大、技術進步快、產業關聯度強等特征,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戰略性產業。
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2010年1~10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7%,高于工業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50589億元,同比增長25.9%,比2008年同期增長24.7%;出口交貨值29651億元,同比增長28.4%,比2008年同期增長16.0%。
宏觀環境雖企穩向好,但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與問題仍然突出,國際市場依然波動起伏,產業尚未完全恢復至危機前水平。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認清產業發展趨勢,把握產業發展重點,立足長遠、超前布局,以期獲得持續穩定的較快增長。
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的幾點判斷
(一)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發達國家搶占的戰略制高點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新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美國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如“智慧地球”等,并在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中重點關注醫療電子和光伏、光電子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本政府推出“i-Japan”戰略,韓國政府出臺韓國未來IT戰略,英國提出“數字英國”計劃,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融合應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歐盟、日本出臺的電子信息產業相關發展戰略中,還特別將物聯網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二)信息技術創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顯著
一是信息技術越來越表現為技術群的協同發展,例如以集成電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群帶來了通信產業的革命,并已滲透到各個學科和領域。
二是技術的綜合集成與交叉融合增大了技術研發難度,需要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業研發投入大,形成專利多,少數大企業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形成標準或體系結盟,對后進入企業形成壁壘,進而主導產業發展。例如英特爾每年研發投入超過50億美元,有上千名技術人員專職開發CPU技術,通過巨額投資和持續技術進步不斷提升產業競爭的門檻。
(三)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IT技術產品服務化。例如云計算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服務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三種模式已初顯端倪: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未來的云計算中心將會類似于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公司的概念,使用戶能夠以較低廉的費用,隨時隨地按需使用其資源,而不需要購買或擁有復雜的軟硬件系統。
二是重構產業鏈體系。這種基于終端、網絡、軟件、內容、服務的整合能力日益成為搶占產業發展主導權的關鍵。美國的蘋果公司就是這一模式創新的先鋒,成功地構建了基于iPod的個人通信和娛樂產業鏈,通過銷售iPod終端及內容產品獲得的收入已占其公司總銷售收入的30%以上。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