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現狀:半導體行業人才需求現狀
摘要: 面對整個半導體行業職場,好消息是行業有望復蘇,而復蘇的發起地可能會是在中國,同時而來的壞消息是由復蘇帶來的行業招聘需求的增長不容樂觀。
2009年無憂指數半導體行業
來自科技業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 2009年11月底的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半導體業營收下滑幅度,將由原本預期的20%大幅改善至12%。主要由于內存芯片業務表現搶眼。此外,iSuppli預期今年全球前10大半導體供貨商中,只有三星全年營收會出現增長。
知名企業AMD和索尼的日子不再好過, iSuppli認為這兩家的營收都將減少。無線通訊芯片市場將是表現最佳部門,預期營收將僅下滑8.2%;其次是數據處理芯片部,營收減少9.8%。最慘的車用電子產業,預估全年營收將銳減26%;次糟糕的是產業電子及消費者電子業,營收預期減少15%。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專家表示,2009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情況要略好過其他國家。日前,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一項對半導體商高層的最新調查顯示,未來三年中國將成為該產業營收增長最重要的市場,其後是美國。四分之三的半導體高層表示,預計營收在2010年增長逾5%,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預計營收增幅可超過10%。不過在雇員增長方面就不那么樂觀。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稱明年員工增加1%或以上,僅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增幅可能超過5%。
面對整個行業職場,好消息是行業有望復蘇,而復蘇的發起地可能會是在中國,同時而來的壞消息是由復蘇帶來的行業招聘需求的增長不容樂觀。
半導體行業招聘地圖
無憂指數網上發布職位顯示,2009年11月半導體行業的職位需求數進一步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4%。圖1為2008年與2009年行業走勢對比圖。
圖1 2008年與2009年半導體行業網上職位發布走勢對比圖
數據來源:51job
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今年9月份以前,整個行業招聘需求走勢都處于2008年的下方。拜危機所賜,2008年下半年的行業招聘并未出現常規的銀十高峰,9月份需求數明顯下滑。這樣的下滑一直持續到了2008年年底,由于年關的招聘淡季,這讓本已縮水的行業招聘量再度下降至新低點。2009年2月4月行業招聘需求完成一個振蕩后,5月開始穩步回升。到9月份,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增長速度開始有所放緩,但仍然小幅上升。
無憂指數數據顯示,至2009年11月為止,半導體行業的職位需求數與去年危機發生前(2008年9月)相比,增長了2%,單純從數值上看算是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至于2010年的招聘需求是否能到達新高,刷新2008年3月的紀錄,這還取決于各大半導體廠商對整個行業前景及經濟形勢的估計。
深圳脫穎而出,上海大有潛力
眾所周知,國內半導體行業比較發達的幾個城市大多集中于沿海,專做半導體行業的資深獵頭顧問鄧先生表示:危機對全國的半導體行業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京滬穗這些行業熱門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廠商日子不好過,招聘量比以往有很大的縮減。特別是那些在中國沒有研發中心,僅把技術支持和銷售放在中國的半導體廠商,受影響較大,招聘量銳減。
無憂指數的數據顯示,半導體行業城市需求排名有了些微小的波動。具體城市排名請見表1。以2009年11月份前程無憂網上招聘職位數為例,深圳成為需求的領頭城市,上海居第二位。這一排名結果與2008年9月時相比,深圳與上海對換了位置。榜單中,前三名位置,仍然由京滬深這三大城市瓜分,本來排名在第六的東莞,經過這一年多的起伏,現落在了第十位。
表1 半導體行業全國熱門需求城市排名
數據來源:51job
深圳需求的脫穎而出,與現下半導體照明與顯示行業受寵有很大的關系。日前, 2009中國半導體照明與顯示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與會企業與專家一致認為,新興的半導體照明與顯示產業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新一輪的融資熱潮即將形成,其中深圳半導體照明與顯示企業表現極為活躍。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眭世榮對當前國內LED產業上、中、下游投融資熱點和價值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在強調低碳和環保節能產業的幾天,半導體照明與顯示產業將廣受投資人的偏愛,深圳無與倫比的產業優勢,使其前景更加可觀。
從排名看,上海暫列第二,但上海匯聚著眾多知名半導體企業未來職位需求潛力不可小看。比如,日前媒體報道臺積電上海松江8吋晶圓廠Fab 10的主流成熟制程將開始投入大陸汽車芯片生產,未來臺積電可望在原廠OEM及零售汽車電子芯片市場展現通吃的實力。臺積電趕在12月2日的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年會前,率先向大陸客戶宣布晶圓代工界第1個車用電子制程驗證規格及符合車用電子等級的半導體制造套裝服務,顯示其重視大陸汽車電子市場的野心。
上半年外資歐美最受影響,下半年民企需求恢復較快
去年9月,當危機還沒有來臨時,半導體行業,民企需求雖然較多,但與排名第二位的外商獨資(歐美類)企業需求差距并不太大。時隔一年,當我們再次盤點各類企業的行業需求時,發現這一年外企痛失了大部分的招聘份額,而民企需求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大類企業。獵頭顧問鄧先生表示,金融危機對外資類企業的招聘影響最大,其次是民企,國企最小。
由無憂指數數據可知,2008年的9月,半導體行業企業招聘中,外商獨資、合資合作、民營/私企和國企的需求比為:12.4:3:8.3:1。而這一比例到2009年的11月份,變化為:7.97:1.9:8.8:1。顯然外企(包括獨資與合資)的招聘份額大幅縮水,而民企的招聘份額上升很快。
外資企業HR主管劉女士表示,上半年外資歐美類半導體企業受影響較大,但這一影響在下半年得以減緩。下半年整個經濟趨向樂觀,半導體行業的展會,商務活動開始增多,很多企業開始松動招聘計劃。隨著中國政府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以及中國經濟的啟穩回升,半導體業經歷半年多的調整,在中國市場已經初步顯現復蘇跡象。外企招聘雖然在下半年已經開始恢復,但是相對而言增長仍較緩慢。獵頭鄧先生補充說。
圖2 2008年9月與2009年11月半導體行業企業需求對比圖
數據來源:51job
模擬電路設計發展前景好,門檻高
獵頭鄧先生認為,在經歷了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的低谷后,整個行業都在復蘇,預計手機芯片、存儲器、PC、汽車電子等芯片下半年均會有更高的增長。
無憂指數數據顯示,模擬/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職位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國內人才供給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中尤以模擬電路設計工程師的短缺最為嚴重。
業內資深電路設計工程師Stephen向筆者表示:實際上模擬電路設計的門檻很高,模擬的技術經驗積累要依靠流片流出來。數字是線性,而模擬是非線性的,模擬跟工廠工藝結合得非常緊密,要對工藝非常了解。模擬流片失敗率很高,只能用軟件仿真看結果,看能否實現,但跟真實流片出來會有很大的差距,難度也體現在這里。業內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培養模擬工程師如同培養神槍手,所有的經驗是靠子彈喂出來的。
外企薪水誘人,技術類職位越老越值錢
2009年上半年,有超過60%的半導體公司進行了裁員,平均裁員幅度達到了12.6%。根據2009年度翰威特半導體行業薪酬福利研究報告,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的調薪比例較08年做的預計調薪比例有了較大幅度的縮水。資深獵頭鄧先生坦言,雖然中芯國際和AMD都在5月和10月相繼取消了減薪計劃,但明年行業薪酬并不樂觀。
翰威特的這項行業報告還顯示,分別有40.9%的制造型企業和55.3%的非制造型企業在做2010年調薪預算時選擇觀望,這表明一部分半導體公司依然對整個行業前景及經濟形勢持謹慎態度,薪酬成本控制依然嚴格。 同時,由于應屆畢業生供大于求、市場經濟環境低迷,2009年半導體行業的畢業生起薪較2008年在各個學歷上都普遍下降了10%左右。
資深獵頭鄧先生說:危機發生以來大量的硅谷半導體人才回流國內,雖然國內企業很樂意聘用他們,但是提供的薪水大不如前,某些職位的縮水可達50%左右。
另一份來自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的一份職位薪酬調查報告對于半導體行業的職位薪酬分析得更為詳細。前程無憂報告顯示,同一職位,一線城市的行業平均薪酬要高于二線城市1.5~1.8倍。沿海城市中,上海與深圳的平均行業薪酬最為出色。以半導體行業技術類職位為例,上海的薪酬最高,深圳排位第二。明年半導體行業技術類職位薪酬漲幅在6.4%~7.8%左右。
外企提供的職位薪水依舊有很大的吸引力。獵頭鄧先生認為:從平時接觸的單子看,歐美類企業薪酬要高于非歐美的,國企提供的薪酬要比民企高。同樣以半導體技術職位為例,前程無憂2009年薪酬報告顯示,獨資外企歐美類的平均年薪是合資歐美類年薪的1.2倍,是民企的1.5倍。
半導體行業研發技術類職位是越老越值錢的崗位,前程無憂2009年薪酬報告顯示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年薪也會水漲船高。另外,精通一門外語在一線城市有很大的優勢,通常 精通一門外語比一般的在年薪上有1.6~2倍的差距。但是二線城市,因語言優勢而體現出的薪資差異并不明顯。
在福利方面,翰威特的行業報告顯示2009年有部分半導體企業降低了員工午餐標準或者取消了部分非必要的辦公室食品和用品,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私人轎車補助和公司配車這兩個福利項目的享有率較08年有了明顯下降,而其他一些和全體員工利益更為相關的福利項目,如補充醫療、補充團體保險等則基本得到了保留,只是在價格和供應商的選擇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比以往更為謹慎,希望通過和供應商的談判,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2010年,機會屬于誰?
無論是好是壞,生活依舊要繼續,我們仍然需尋找機會,為此行業HR們提供了重要建議。
頻繁跳槽要不得
業內有個普遍現象是,技術人員大都通過跳槽來快速提升自己的薪酬水平,然而危機下,這一做法需慎重考慮。在外企工作的HR主管劉女士表示:對于工作時間只有三四年的人來說,我不主張他們頻繁跳槽。技術學習與應用不是短時間能促成的,通常個人在三四年內跳槽一次是我比較能忍受的底線。由于我們公司招聘以研發人才為主,做技術的最黃金年齡就在25歲35歲之間,看到那么多新人因為目標不明確,把大好時間用在不停地跳來跳去上,真是可惜。其實個人踏實工作三四年以后的回報,可能遠遠高于現在跳一次槽所得的薪水。
另一位在民企工作的曹先生認為,個人需要量入為出,通過跳槽來提升薪資的做法,會使自己成為職業選擇的奴隸。我們不是不能跳槽,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打好基礎,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機會降臨時,謹慎選擇,降低跳槽的風險。
有規劃才有成就感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變得更為重要。HR劉女士坦言:我們公司每年有5%的職位是向大學生開放的,但是工作一年后留下來只有一半。通過對這些大學生離職時的原因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職業目標不明確。在不明確的情況下,他們匆忙地選擇工作,發現不合適又跳槽,造成了職業的不穩定。
這里談到的職業規劃,實際上是指每個人對于自己工作的長期與短期的目標,沒有目標會讓人缺乏成就感,而擁有工作成就感是除薪資以外個人最想要獲得的激勵方式。
如何選公司
如果危機下我們不得不跳槽,該如何選擇公司呢?以往的一些挑選標準是否還試用?
HR劉女士說:在今年的招聘中,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求職者,他們雖然在一些知名企業工作一年左右,離開的原因是項目被撤銷,人員被裁減。實際上他們這一年的工作經驗只能算是經歷,因為時間太短,談不上積累。顯然選對公司很重要,否則浪費的是自己職業成長時間。 前程無憂職場專家認為公司的產品是否有成長性,公司在業內的競爭力如何,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適合自己等等都成為我們挑選公司的必要條件。有時候公司會提供一份看似很誘惑力的薪水,但是公司本身沒什么發展前景的話,這樣的薪水又能拿多久?(完)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