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耿劉同:燈光如何演繹古建新美感
摘要: 80年代初開始接觸古建筑夜景照明的耿老,對于園林古建的夜景照明設計體會頗深,為此阿拉丁照明網記者對耿老進行了專訪,傾聽他對園林古建夜景照明的體會與看法。
耿劉同,江蘇揚州人,原頤和園總工程師、研究員,退休后擔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顧問。早年為中國佛學院研究生學歷畢業,1961年開始接觸古建,文革開始后到頤和園開始搞環境工作,后接觸園藝,直到后來主管文物工作并成為頤和園的總工程師。
80年代初開始接觸古建筑夜景照明的耿老,對于園林古建的夜景照明設計體會頗深,為此阿拉丁照明網記者對耿老進行了專訪,傾聽他對園林古建夜景照明的體會與看法。
夜景照明:在我國起源已久
夜景照明的概念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有云: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其中秉燭就是一種照明,只不過照明的范圍很小;中國畫史上的名作《韓熙載夜宴圖》中體現出來的夜宴盛景,也呈現了我國南唐時期夜景照明的景象。說明在我國古代,就有夜間照明的需求和意識。
北京作為中國的六朝古都,歷史源遠流長,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其中以清代留存下來的古建筑數目居首。清代晚期我國引進了電源,夜景照明開始邁入一個新的時代。
燈具:利用專門的燈具實施照明效果
由于古建需要周期性的維護,所以古建保護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時也會出現對古建維修的意見分歧,但是基本原則就是不能改變古建的原貌。所以在古建照明燈具的選擇上,也必須照顧到諸多此類因素。
泛光照明 我國古代建筑大部分是木結構建筑,防火需求很高,為了安全起見,現在的古建筑是不允許把燈安裝在建筑的木構架上,布燈、走線都要經過安全認證,經過文物部門的審批審核,所以在古建的照明方式選擇上,通常用泛光照明燈具不接觸古建筑物表面。泛光照明的燈具安裝,通常會用燈桿,有時會用到升降燈桿。白天燈桿降下來,也不會妨礙到白天的景觀。
特制燈具與構建 隨著照明產品的不斷更新,古建照明設計也會做得越來越好。每個古建照明項目都應該做得有創意,要使古建在晚上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什么樣的色彩,需要根據被照亮的對象、創意的效果來做,而不是用一種完全固定的模式去做。利用一些專門的燈具、構件來實施照明效果,既不破壞古建,又不會產生不安全因素的構件來安裝燈具。
燈光:如何照明古建筑新美感
展現并增加建筑美感 古建照明設計不僅要盡量把建筑自身的美感展現出來,還需要通過光為建筑塑造一些美感,使古建夜間效果比在正常光線下看到的效果更雄偉、秀麗、燦爛、透明。同時,要注意照明效果應與古建周圍的景觀整體氛圍吻合。
建筑物的屋面是受光部分,琉璃瓦的屋面因為釉質反光作用,會在陽光下成為建筑最亮的部分,而屋檐下因為陽光不能直射而在白天成為暗面,這種明暗的對比體現出建筑的立體感,有很多高大的古建,采用了從下往上打光的方式,將白天不受光的一面打亮,增加了古建的透明感。使建筑反差很大的明暗關系變得和諧、協調了,明暗差距不是那么大了。僅靠自身的體量表現體積的高大。
不能用共性去打造古建夜間景觀 在古建照明上可以探討的細節很多,不僅有待于新的光源、燈具的產生。也有待于設計人員的水平提高,對古建的認識的提高。
例如北京的著名古建佛香閣和祈年殿,一個是祭天的、一個是拜佛的,如果把兩個建筑用同樣的辦法去做,就體現不了這兩個建筑的功能作用與特色。就像同樣一位明星,在不同的造型師和攝影師的打造下,形象上會產生好壞不同的效果,這是表現的手段、手法和認識問題。同理,同樣的古建,不同的設計師創造下的表現效果會千差萬別。這就取決于光的明暗、照度、亮度、光的角度、投影的角度、色溫等很多因素在里面。
耿劉同認為,中國古代建筑是有血型的,而且是有指紋的,我不太同意把古建的共性強調得更多的情況,時代有時代的特征,地域有地域的特征,南方和北方就不一樣。對古建了解透了,才能談到去表現。
對古建加工、表現,但不能戲弄 談及目前古建照明行業存在的問題,耿劉同表示,古建照明設計師,應對古建筑表現一些敬畏,因為那是前人的創造,對古建筑可以亮化它、表現它,但不能戲弄它。
由于一大批歷史建筑保有很高的知名度,且在建筑學上取得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不可估量,人們在心中已對它的形象形成了一種共識,因此想要恰到好處地把它們在夜間展現出來,需要照明設計師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對古建的歷史成因、功能作用、文化內涵做出深刻的了解。
更多古建筑照明內容,請登錄古建照明頻道
照明設計師:照明設計與古建保護的結合
古建筑是不可恢復的歷史瑰寶,在做古建照明的同時,應對古建保護做出什么樣的配合呢?
一、照明設計師要懂法,有古建保護意識,懂得如何去保護它,這是底線。
二、照明設計師要對古建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有深刻的了解。
三、對古建筑形象的正確表達也是對古建筑保護的一個方面。一般需要做夜景照明的古建筑都不是一般的古建筑,都是知名度高、價值高,對城市地方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歷史遺產,它周邊的歷史環境、建設環境、景觀環境,具有一定輻射力的,不是孤立的,古建照明是帶起人們整個夜間需求的,跟周邊的關系要協調,要融進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來,同時也是我們了解古代歷史,感受歷史文化成就的一個途徑。燈光照明是對古建筑的一種主旋律的詮釋,是我們現代城市很重要的形象象征,例如武漢的黃鶴樓、廣州的五羊雕塑等,它本身即是城市的名片,如果把黃鶴樓照歪了、或者把黃鶴樓照亮成五顏六色的,武漢人民的情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夜景照明應該是準確的、客觀的把古建的價值體現出來。
專家有話:
從事古建園林工作的決策者、領導者、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在闡發歷史園林、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應和游人一道,共樹歷史園林的現代價值觀,這不但是對歷史的一種尊重,而且是對當代社會的一種責任,更是在可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主題下,對子孫后代的一種承諾。對待歷史建筑像對待歷史人物一樣,不能隨意去戲說、去改寫他,四根柱子不能變成八根柱子,就算是重建,也是文物復建,也必須按照原來的規格去建。我們之所以將古建筑好好保存下來,就是因為對它的認可,對前人留下的歷史遺產表示的尊重。
更多古建筑照明內容,請登錄古建照明頻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