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LED步光伏后塵
摘要: 謝茂堂是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會長,目前活躍在海峽兩岸,致力于對照明環保的發展。近日,記者在琶洲會展中心采訪了謝茂堂。
低碳人物
謝茂堂:臺灣馬汀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會長、歐洲燈光設計師協會會員、美國照明學會國際關系委員會委員
謝茂堂是華人照明設計師聯合會會長,目前活躍在海峽兩岸,致力于對照明環保的發展。近日,記者在琶洲會展中心采訪了謝茂堂。當談到照明設計與美時,他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否美?為什么?美在哪里?謝茂堂將三個問題連珠成串地拋給了記者。
記者尚未作答,謝茂堂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見解:我們不能人云亦云地說她美,其實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的。為什么蒙娜麗莎美呢?為什么她的微笑美呢?因為用了最好的人體比例,臉部更是嚴格用了黃金比例,色調選擇也有著嚴謹的依據,這些都來自她那既是畫家又是科學家的作者達芬奇。
藝術也是一種科學,藝術作品也是可解釋的,可從科學層面來解釋的,雖說直觀的感官意識也很重要,但深層的仍是依靠了科學的依據與規范,方能使得美成為真,成為永恒。自問自答中,謝茂堂道出了藝術中的科學精神。
謝茂堂在自己的照明設計中,不惟藝術性,而是力求達到舒適性、藝術性以及環保性三者間的一個平衡點。
不過,也正是由于這嚴謹的科學態度,才使得在大家對節能燈、LED等趨之若鶩的時候,謝茂堂讓自己仍保持著個體的清醒。
謝茂堂:照明設計,環保是目標
坐在謝茂堂的對面,不經意中瞥見他的面前擺放了一款一款粉色外裝型手機,可愛至極。這樣一個大男人會用這般雅致粉嫩的手機?有點不可想象!看著面前這位衣著頗有華夏傳統風味的男人,記者心里泛著嘀咕。
或許是閱出了記者眼中的一絲不可思議,謝茂堂拿起手機,介紹說:很多人都以為我用這樣一款手機很是奇怪,其實有什么呢?美麗的東西,為什么只有女孩子能使用?享受美,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但我們男性為什么只能用或黑或白的呢?身為一名設計師,不能被既有的一些框架給框住了,否則再好的創意也將在這框架中遭到扼殺,我們要做的是不斷突破窠臼,激發靈感。
采訪,就開始于這樣的一個粉色片段。
記者:那么,作為一位照明設計行業的資深人士,您認為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照明設計師?
謝茂堂:在包括我們聯合會在內的各種場合中,我經常提到作為一名設計師,最基本的便要具備三點:真誠、專業以及創意。
首先,不真誠便不會用心,沒有用心的作品絕對不是個好作品。我們要求設計師的作品必須有心而為之,要有誠信服務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作品,贏得客戶滿意,體現設計師個體價值,更為照明設計行業提升整體形象。其次,如何去尋找設計過程中的平衡點,只要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平,才有可能誕生出一個舒適優雅不失環保的作品,所以聯合會從成立以來先后舉辦多次作品展、研討會等,比如六方會談以及兩岸交流會等,借由這種方式讓大家的想法與做法以期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最后,創新是設計師的血液與靈魂,沒有創新的作品猶如行尸走肉一般,所以,設計時一定不能被固有的事物所束縛所牽絆。
記者:照明是節能和低碳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照明設計師來說,如何做到環保?
謝茂堂:早在2009年,我們就已經在照明設計行業確立了發展環保照明設計的方向與目標。我們所追尋的不只是低碳,也不只是節能,而是全方位的環境保護。環保,是一個大的概念,節能、低碳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它尚且包括著光源、燈具以及電器等生產過程的節約與否,也還包括了上述物件回收利用過程的環保程度等等。
目前,我們聯合會內部正在研究并制定一個環保的照明設計規范,以此作為聯合會內部會員的工作目標與方向。該項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器具及其回收率等作出審核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將遵循教條少一點,條數少一點,原則要把握,從簡單處著手的原則,使審核標準簡明易了、便于執行。
記者:您認為當前中國照明設計行業發展環保照明尚有那些不足與問題?
謝茂堂:不客氣地說,對于當前國內的照明設計行業的一些現狀,我是有一些不滿意的,比如,很多照明不是通過嚴謹與規范的設計來實現的,而是依靠簡單的部件或者裝置就完成了一套照明系統。另外,也還存在著片面追求亮度,不計是否合理使用資源的情況,而且,照明設計應該是明暗相輔、層次分明的,若然照明效果太過光亮,不但適得其反,還會造成光污染等消極后果,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作為照明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們一直強調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依托對于光源、燈具等的科學認知,合理的對各種資源進行規劃與利用,達到一個既舒適宜居又不失藝術與環保特性的平衡狀態。
更為嚴重的一點則是,在照明設計行業的發展環保方面,很多人包括業主、照明設計師等都存在著諸多誤區,比如很多人以為使用了節能的光源就是環保的,其實不然,節能燈節能不假卻不環保,不管是水銀粉啊,還有回收利用等都是不環保的。
所以說,環保,是一個大的概念,節能只是一部分,能否回收其實也是一部分。我們不能僅僅簡單的提低碳或者節能,環保其實是更為重要的。并且低碳本身,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減法問題,而是需不需要用,是否合理運用,是一個如何在保證生活舒適合理的情況下,追求與資源間的平衡。可以說,低碳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不斷變通的,隨著環境的變遷,以及人們需求的變化、科技的發展等,低碳也有著不斷階段的指標與要求。
謝茂堂:節能三大誤區
誤區之一:節能燈=節能
隨著資源日漸緊張、環境不斷惡化,人們開始認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走上了節能環保的道路,照明也不例外,日光燈、節能燈等競相登上了照明的歷史舞臺。
所以,當下人們一說到環保節能照明,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節能燈。那么,節能是否就符合環保照明要求呢?謝茂堂給予了否定的答案。
其實,節能燈有其功用,但不節能。目前國內節能燈都走低價,生產廠家為了控制成本使用低質量的材料,所以在質量上是很差的,所以可能在初始的三個月其照明節能效果是可以的,但是光通量到一定時間是要衰減的,加上廠家所使用的三基色分質量差,可能沒到三個月節能燈就喪失了亮度,當沒有亮度的時候,節能燈壽命也就結束了。另外,由于節能燈光效漸差的原因,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閃爍的情形,會導致使用者眼睛產生不舒服,長此以往便會有極為惡劣的后果產生。
反而,直管的日光燈是很環保的,因為它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有著成熟的技術經驗,而節能燈也才十余年的歷史,在技術上發展還不夠成熟,這里也包括了LED。每個光源,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重要的就是對其合理使用。
我們在歐美一些國家是看不到我國常用的這種冰激凌形狀的螺旋式節能燈,多是將電子鎮流器放在外面的插入式節能燈管,雖然把電子鎮流器放進燈泡內是很便利使用,但是節能燈也會有熱量產生,只要有熱就會影響到電子設備的功率,久而久之便很會容易壞了。但是由于它方便、便宜,所以大受消費者歡迎。
據悉,全世界上90%的可棄式的扭轉式的節能燈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也就是說全世界人在享受節能等帶來的便利時,卻把90%的污染拋給了中國,這些原料的污染可以說是千年不易的。
誤區之二:LED=環保
LED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由于其耗電相當低的性能使得大受當下人們的歡迎。LED成為節能環保的代名詞。
沒錯,LED用電的功率是很低,可以省電,可以低碳,但不一定環保,因為它幾乎是不可以回收的。謝茂堂直言。并且,LED的技術目前還并未完全成熟,也還未達到完全取代鎢絲燈泡,據國際相關研究表明,到2016年,國際上才能達到LED取代鎢絲燈泡的成熟技術水平。
簡單來說,有些地方比如儲藏室等是很久才會使用的地方,并且是很短暫的使用,那么,就沒必要使用LED的,因為在瞬間開關的能耗中,鎢絲燈是壽命最好的,它的能耗非常小。所以,從設計角度來說,我們都要從科學的方向進行延伸,要把握好每種光源的特性與個性,比如,衛生間我們有必要安裝LED光源嗎?肯定沒必要,一來光線影響膚色正常效果,二來這種短時間使用照明的場合不適用LED,一開一關,LED很容易壞,相反,你要是把LED開在那里,可能三年都不會壞,所以,要注重場合的使用也即和合理利用。
目前來說,LED與一般光源的使用成本還居于一個不夠合理的比例之下,一般來說,一個60瓦的鎢絲燈泡大概兩元成本,所以每一瓦的使用成本也就0.3元,然而LED的一瓦使用成本則達到一百元甚至更高。所以,在LED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開始大力倡導使用,顯然有所急躁,各地政府競相上馬一些LED生產項目,我們應該警惕LED行業成為下一個光伏產業,造成產能過剩等現象。
不過,LED作為未來光源的必由之路是正確的,只是當前我們的技術還并未完全成熟。
誤區之三:環保=減法
目前,大家來看環保就是一種減法的眼光,覺得要環保就得減,盡可能的簡潔,其實不然,環保應該是一個合理利用的問題。記得日本有個作家金子由紀子就提倡一種環保的消費觀稱為不持有的生活主要針對時下消費的不環保提出簡單的四個主張:1、超過自己管理的能力不持有。2、不留戀的物品不持有。3、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他人的物品不持有。4、自我生活風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藉由提高審美趣味基礎上的簡約之道,使身心從物質的束縛中松脫出來。這種才是真正的環保,觀點引導行動,所以,當前我們有必要切實加強正確的環保概念引導。
低碳的觀念,也應該提升到環保的層面,一切要合理化,而不是簡單的追求簡,要以舒適度為先,比如,看書的時候,難道我們要關了燈?要在黑暗中艱難的辨認文字?這種做法明顯地不合理。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節約而節約,這樣的話,也喪失了節能本身的意義。
所以,目前我們在節能方面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便是單純地追求數字,比如某家庭上個月用電五十度,而這個月就用了三十度,那么就覺得該家庭節能了。其實這種做法欠妥,我們應該綜合各種因素來確定一個合理的節能標準,據此去衡量節能與否,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合理節能標準是六十度的話,那么,該家庭前兩個月都是節能的。
一個合理的標準對于低碳、環保的實現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們是有著一套國家層面的照明用電標準,但是有些規定不是很合理,在很多場合是打達不到的,因為它是由一個節能數據往前推的,而不是合理的綜合各種因素而形成的一個標準。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