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碳語境下的亞洲照明實踐論壇
摘要: 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韓國照明設計師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亞洲照明設計論壇,于2011年10月09日在北京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盛大召開,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全亞洲照明設計師匯聚一堂,一場別開生面的盛會拉開帷幕。
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韓國照明設計師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亞洲照明設計論壇,于2011年10月09日在北京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盛大召開,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全亞洲照明設計師匯聚一堂,一場別開生面的盛會拉開帷幕。榮浩磊、安小杰、內原智史、姚仁恭、武石正宣、齊洪海、張昕、富田泰行、東宮洋美和許東亮等嘉賓出席了該論壇。
榮浩磊以“我們的LED應用編年史”為題,與會者分享了LED在照明設計應用的相關案例,回顧2006年到2011年LED照明在城市照明中的應用。
他提到,LED在剛推出時,眾人都強調其最大優勢是壽命長,并且廠家都號稱10萬到12萬小時,但與此很矛盾的是,其質保年限一般卻只給一年。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發現LED的優勢很明顯,比如可抗震動等。但是它的造價很高,而且由于配廣沒有進行針對性研發,它的能耗也不低。對于橋體照明,它的照明需求其實很簡單,往往是在離被照明很近的距離安裝燈具。但是直到2008年才第一次感覺LED比較成熟的應用,這是LED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二號院,LED體現了體積小、易隱藏、視覺表現力高的優勢。
榮浩磊最后總結道:“在回顧LED的應用中可以看到,LED在使用中永遠存在正方和反方兩個意見。06年的時候,大概焦點還在于它的優點是不是長壽命和光光效,反方說質保才給一年,而且光效很低。07年正方說LED動態效果抗震動關注,反方說可靠性差,造價比較高。08年正方開始利用易隱藏,免維護方式,反方說控光還有光衰,還有防水成為問題。09年正方光效達到可接受程度,反方說控制系統不能兼容。2010年正方說光效比較強,反方說缺檢測,難更新。不管怎么樣逐年發展過程中,LED照明應用還存在不可阻擋爆發式增長,產品還是在不斷的進步。”
談及低碳概念,安小杰認為:如果在蠟燭的那個時代是低碳的話,那我覺得不點蠟燭睡覺的時候更低碳。我記得熒光燈出來被推廣使用的時候,也談的是節能,比白熾燈節能,后來推出緊湊型節能型的熒光燈也在談節能,節能低碳這個事兒也不是今天LED在談,只不過LED可能出現一個很大的改變。而這個可能恰好是我們面臨的未來的問題。
內原智史則考慮在工作中跟所有的光文化發展的一個相關關系問題。他認為,作為照明設備設計人員,如何在整個光源采用,包括設計過程當中采用各種各樣其他的一些方式,可以有效實現節能效果。而照明跟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應該是進一步基于一個多方的考慮問題。
齊洪海則強調現階段對于解決低碳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和溝通,教育業主和業主溝通,教育是溝通的一個環節,一個組成部分,教育也是有效溝通的一個前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信息對稱,就是使業主明白我們在說什么,我們為什么要把照明做成這樣,讓他自己做最后的選擇。
姚仁恭則分享了日本政府環境省照明設備的一個重新改善的政策。把光明照明與人間的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而不是單純的去降低照明或者光亮的耗能。
東宮洋美還提到,日本地震后,其在日本東京臺長度過了不眠之夜。“我本人一直以來都從事著照明設計的工作,我自己所考慮的照明設計,利用我的設計,包括正在利用我設計的這些人們,他們在特殊的環境下會有著什么樣的一些想法?在這種狀態下,有各種各樣的人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考慮,如果這種狀態之下只是把光源進行改變,把這些日光燈改換成LED燈的話,這樣的話難道就可以人我們普通的人得到幸福了嗎?通過LED盡管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但是應該考慮人的幸福不僅僅需要能源的減少。”
另外,美院老師林紅教授發表了對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理解。
Joachim Ritter認為:“我們應該用去遵循標準,如果說標準是正確的,這是另外一個事情,也有技術的標準。還有一些標準是設計的標準,還有藝術的標準,還有美學的標準,這些都可以測量的,可以評價的。”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