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裝飾·光環境的一些思考
摘要: “建筑·裝飾·光環境學術交流——第四屆光影空間六方國際峰會”即將召開,筆者也希望能在該會上了解到更多關于光環境與建筑、室內裝飾之間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分析。
近日,筆者從阿拉丁照明網了解到,其將聯合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四川省照明電器協會等機構于12月20日在四川成都召開“建筑·裝飾·光環境學術交流——第四屆光影空間六方國際峰會”,這引起了筆者對于建筑、室內裝飾和燈光設計的思考。
光須喚醒建筑 而非污染城市
夜景燈光產業發展至今,一些無序、自發的燈光設計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造成了光污染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都知道,建筑塑造了一個城市儀態萬方的表情,而光,這個游走在夜里的使者則與建筑一起,打造出了形式各異的城市夜表情。可見,燈光讓城市亮起來已經實現了,但如何理性用光,讓一座城市的夜晚散發獨有的氣質,行業還有一段路要走。
行業內外皆有人常常感慨:城市的燈光太亮,掩蓋了星星的蹤跡。兒時的滿天星星似乎已經愈趨愈遠,成為童年時候的一個夢。設計大運會體育場館照明的一名設計師也曾對筆者表示,太耀眼的城市,不適合看星星。城市的夜景需要一些感性的設計,比如用LED光源為漂泊在他鄉的孩子設計漫天的星空,又或者打造一個愜意而優雅的燈光場所讓這些外來者歇息。
而上海復旦上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學基也曾向筆者表示,多瑙河沿岸的燈光柔和、優雅而又恬靜。我們國家需要這樣的燈光設計。
以前城市建筑比高比創意,但現在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筑也漸漸開始比燈光設計。從北京的鳥巢、水立方,到廣州的海心沙、西塔,再到世博會的各館以及大運會水晶石、春繭等,眾人無不在考究其燈光設計。雖然褒貶不一,但畢竟這些設計給世人展示了照明燈光產業的實力和魅力。
北京光景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照明設計師安小杰曾自評水立方大作的燈光太亮,破壞美感。建筑照明界泰斗詹慶旋教授也曾分析道,城市燈光存在亮度過高失控、文化品位淺薄、建設管理無序三個問題。不加分析地認為越亮越好是景觀照明的最大誤區。亮度過高,不僅破壞了視覺適應的平衡,導致視覺中心和亮度層次的缺失,不能形成美感,而且浪費能源。
可見,城市太亮,已是一條庸俗之路。燈光需要喚醒沉睡的建筑,在夜晚綻放獨特的光,但卻忌污染城市。
光須烘托室內環境 而非困擾生活
住宅是人們居住的重要空間,其環境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任何一個好的室內設計空間,如果沒有配合適當的燈光元素,那并不算一個完整的設計。
燈光是用來更好地烘托室內環境,而不是困擾生活。尤其是近幾年人們已經意識到健康的燈光設計對生活的影響后,設計師對于室內和光環境的設計就更為考究。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四直轄市照明科技研討會上,上海照明學會名譽理事長章海驄就表示,室內照明與戶外裝飾照明的不同之處在于,室內照明要與人進行長期而親密的接觸,不合理的照明工具和不恰當的照明方式對健康都會產生很大影響。
于是,如何正確地進行室內燈光色彩設計,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在裝修房子時考慮的又一重大事情。專家指出,家庭裝飾中,燈光設計切忌使人眼花繚亂和反差太大。燈光設計第一當然是健康,第二考慮協調,最后才考慮功能。
業界一室內燈光設計師曾表示,室內燈光的布置,有普通照明、局部照明、間接照明和直接照明等多種形式。這樣說似乎有點千篇一律,但實際上一間房子個性化燈光造型的重要性,猶如舞臺燈光對情節的烘托,可以為你的私密空間營造出別樣的“燈語”,增添你對生活的感味,撫慰著你內心最柔和的部分。
所以,燈具的應該溶入室內,而不應當只做裝飾的部分來處理,而應去幫助設計師在整個室內空間中描述他想表達的故事。
無論是落日后的城市還是黑暗中的室內,失去燈光,一切都失去了色彩。誠然,一個整體而好的建筑空間設計,必須從方案構思開始,貫徹到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的全過程,而這一過程都需要業主、建筑師、室內設計師、照明設計師和燈具商參與探討,要全面了解光、體察光、運用光,積極參與光環境的設計,全過程地把光融人到規劃和創作之中,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
“建筑·裝飾·光環境學術交流——第四屆光影空間六方國際峰會”即將召開,筆者也希望能在該會上了解到更多關于光環境與建筑、室內裝飾之間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分析。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