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谷光電籌謀上市的背后
摘要: “我這是在未雨綢繆。”上海大峽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峽谷光電)董事長張家瑞說。近日,張家瑞親口證實了上市傳聞。此前,大峽谷光電擬于2012年3月在臺灣掛牌上市的消息近日在業內廣為流傳。
“我這是在未雨綢繆。”上海大峽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峽谷光電)董事長張家瑞說。
近日,張家瑞親口證實了上市傳聞。此前,大峽谷光電擬于2012年3月在臺灣掛牌上市的消息近日在業內廣為流傳。
張家瑞有自己的盤算,在士蘭微以及雷士、美的、歐普等眾多企業攜巨資進入LED照明領域的時代,如何生存與迎接挑戰是需要及早規劃的,而通過上市融資增加企業的技術實力是抗衡挑戰的先決條件。
上市不是圈錢
大峽谷光電,在行業內的名頭并不響亮,但其已在這個領域奮斗了9年:2002年,大峽谷光電以100萬美元的注冊資金在上海成立。2004年進入LED燈飾照明領域,業績頗豐,其LED照明產品多應用于上海世博會、上海香港新世界花園等知名工程。
盡管已有所成,但張家瑞還是隱隱地感覺到市場已不似從前,“能進來的都進來了,如果不變革,勢必會被市場拋下”。
確實如此。市場份額僅次于日亞和科銳的內資中最大的LED芯片彩屏供應商士蘭微已進入這一市場。據調研士蘭微的國聯證券分析,其小功率白光芯片在質量上已沒問題,芯片的光效已達120流明每瓦,在商用照明領域已經具備競爭力。目前,公司在照明市場開始了小批量的供貨。傳統照明企業陽光照明在2010年年報中明確表示,最近3年LED照明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4月18日創業板首發申請獲得通過的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資資金投向之一即為LED照明產品項目。
今年,雷士照明也一口氣發布了6個系列,共100多個品種,300多款單品的LED新品。中國證券報報道稱,2010年,僅上市公司中LED投資計劃額就超過了300億元。
資金蜂涌而入的直接原因是市場商機。據研究機構的預估,LED照明于2012年市值將達到50億美元。同時,該報告預測,2012年LED照明將可望順利接棒LEDTV,該年將是LED照明發展的關鍵年。
“一夜間,身邊就多了很多企業。”張家瑞表示,上市就是應對這種變局,并不是圈錢。
張家瑞介紹,這次上市的融資規模在5000萬美元,主要投向兩個方面:一是產能擴張,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再提升50%;二是增加技術投入,研發出成本更低的智能控制系統,以在未來抗衡國際品牌。
市場困局
企業紛紛攜巨資涌入LED照明產業的背后是前景無限還是舉步維艱?
以雷士照明為例,從市場反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5月下旬,其LED產品的收入,只占總收入的2%。而張家瑞則始終不愿意透露其市場業績。
通過分析市場發現,LED照明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讓企業頭疼的是,盡管LED更加節能環保,但成本太高,與同類型的傳統照明產品相比,價格高了8~10倍。并且,由于芯片在LED產品成本中占30%甚至更高,而我國照明級高端LED芯片主要依靠進口,造成同等光照亮度的LED照明產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在消費者市場沒有真正起步,多是商業照明以及國家“十城萬盞”LED路燈計劃下所衍生的市場,市場基礎并不穩固。
再加上產品基本處于互相抄襲模仿的階段,同質化競爭造成價格戰硝煙四起,技術的成熟受到質疑。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許多LED節能燈甚至向消費者承諾保10萬小時發光時間,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真正的封裝技術僅能做到兩三萬小時。現在在市場上流通的LED照明燈大部分低于50流明每瓦,低于節能燈的數字,喪失了LED本身的主要優勢。
盡管如此,在商機的誘惑下,企業還是在執著前行。針對這種狀況,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阮軍以及專家們提醒發展要理性,避免使LED產業重蹈我國2008、2009年多晶硅投資熱失敗的覆轍。
“不過,我們還是看好市場的長遠發展,加大技術投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張家瑞表示。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