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微電子業績不佳沒底氣 暫不考慮上市
摘要: “暫時不考慮上市了,”明微電子董秘夏雪芬接受理采訪時表示,“2011年業績沒預計那么好,加上市場不樂觀,公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記者多次走訪公司發現,明微電子與同樣從事IC設計的國微系公司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是同根生”的兩家企業是否存在同業競爭?
2月16日,在證監會公布的終止審查名單上,國信證券保薦的深圳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微電子”)赫然在目。
“暫時不考慮上市了,”明微電子董秘夏雪芬接受理采訪時表示,“2011年業績沒預計那么好,加上市場不樂觀,公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記者多次走訪公司發現,明微電子與同樣從事IC設計的國微系公司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是同根生”的兩家企業是否存在同業競爭?
業績不理想主動撤回
2012年2月16日,證監會公布明微電子終止審查,終止時間為2月13日。資料顯示,2011年1月12日,明微電子正式接受國信證券的上市輔導,保薦代表人為魏其芳和龍敏。
參與明微電子本次IPO的相關中介機構還有,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和廣東華商律所。
明微電子是一家從事消費類集成電路設計、銷售的公司,以通信、消費類電子為市場目標,去年10月20日,被評為“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
簡而言之,明微電子是民用IC設計公司,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不計香港和廣州辦事處,公司只有接近100人的研發和經營團隊,“我們只從事IC設計,沒有工廠,生產環節委托代工。”
據了解,明微電子主要產品有三類:AC/DC電源管理類、LED供電照明類、LED顯示驅動類。
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人士向記者介紹,“在深圳從事IC設計類的企業不少于200家,但大部分都將設計與生產分離,因IC設計后還需生產制造、切割、封裝、測試,其中生產線設備成本很大,目前從事生產的只有方正微電子、深愛、華宇等公司。”
明微電子此番上市申請終止審查,有知情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2011年,明微電子的業績情況不是很理想。”
董秘夏雪芬證實了這一說法:“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考慮到各方面原因,主要是2011年公司盈利情況沒有預計中好,再加上這個時點市場并不樂觀。”
國民技術是深圳市首家從事IC設計的上市公司,據其2011年業績快報披露,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57137.6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65%;實現凈利潤10664.65萬元,同比下降39.75%。主要原因為2011年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較為遲緩,并且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價格出現較大程度下降。而以通信、消費類電子為市場目標的明微電子難免受到影響。
“雖然國民技術也從事IC設計,但其產品的應用領域、規模跟我們并不相同,在細分市場中國內并沒有上市公司可以比擬,具體的營收情況不便透露。”夏雪芬表示,“公司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主要是臺灣和國外企業。”
夏雪芬還告訴記者:“去年,下游的LED顯示屏公司有些上市了,市場和業績并不是很好,我們盈利能力不會比他們差,但考慮當前的市場和市盈率估值,還是決定暫停上市計劃。”
神秘國微系股東
在創維大廈、中興通訊、賦安科技等現代化高樓的包圍下,6層高的國微大廈并不起眼,陳舊的樓角留下藤蔓植物的枯枝,大廈周圍綠化墻將其與高新園其他企業隔開。
國微大廈第5層,就是明微電子公司所在地,記者登記來訪后才獲準進入電梯,但刷卡感應只能設定到5層,其他樓層均無效。
明微電子辦公場所僅在5層右側,有趣的是,除了門口掛著金底黑字的公司名稱外,記者見不到任何有關明微電子的標志。作為一家IC設計公司,品牌標志意識竟如此薄弱?
據辦公室人員介紹,明微電子原有的前臺接待處已經撤掉,“目前與國微大廈共用一個前臺,借用他們的服務”。
記者發現,偌大的前臺和背后墻面的公司標志屬于深圳市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微電子”)。
“明微電子是家小公司,與國微原來是同一個老板,后來才分離出來的。”國微內部員工告訴記者。這棟6層樓的國微大廈分布著國微控股、國微電子、國微技術等公司,明微電子僅占半層空間。
記者從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詢得知,明微電子成立于2003年10月,注冊資本3830萬元,控股股東為深圳市明微技術公司,持股46.997%。
二股東為蘇州工業園區世紀金沙江創業投資管理公司,持股10.97%,依次還有深圳市鑫匯科電子公司、深圳市達鑫投資咨詢公司、深圳市彩虹創業投資集團公司分別持股7.83%、5.48%、5.48%。
實際控制人王樂康直接持有明微電子9.82%股權,還持有明微電子大股東明微技術65%股權,王樂康總計持股比例達40.37%。黃學良持有明微電子3.9%的股權,明微電子董秘夏雪芬持有0.47%,另外,還有41位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在0.05%-0.65%不等。
其中,黃學良是深圳市國微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持有國微科技45.67%的股權。在明微電子歷史沿革中,股東曾出現深圳市國微電子股份公司、深圳市國微控股股份公司的痕跡。
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再次印證了明微電子與國微千絲萬縷的關系,“明微電子曾與國微同屬一個公司,后來業務分離,一家做軍工IC、一家做民用IC,這兩家公司比較特殊和神秘。”但問及規模和營收,協會人員表示,涉及到公司秘密不便透露。
如此說來,明微電子便是從事民用IC的分支,但記者查閱官網發現,國微技術已經變更為外資獨資企業,唯一的股東為SMIT corporation。而“國微系”的國微電子、國微科技主營業務也是電子產品專用芯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依然存在同業競爭的可能性。文章來源:理財周報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