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談判施壓含汞電光源 環保部醞釀防治新政
摘要: 環保部相關專家表示,環保部正在籌劃制定加強添汞產品及相關行業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擬禁止批復使用液態汞和手動注汞的熒光燈生產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在節能燈逐步替代白熾燈成為趨勢之際,節能燈汞污染引發社會各方關注。業內資深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細管徑的T5、T8等直管熒光燈和環形熒光燈由于使用手工注汞工藝,更容易出現汞含量超標。環保部相關專家表示,環保部正在籌劃制定加強添汞產品及相關行業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擬禁止批復使用液態汞和手動注汞的熒光燈生產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國際談判施壓含汞電光源
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并宣布,到2016年,我國將基本淘汰使用普通照明白熾燈。同時,國家發改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還共同設計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合作項目。上海亞爾光源有限公司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這標志著用光效高的節能熒光燈替代白熾燈已成為必然趨勢。
然而,隨著節能燈的進一步推廣其汞污染亦引發社會各方關注。南京工業大學電光源材料研究所蘇娟研究員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用于節能燈的汞消耗約為20噸/年,而1毫克汞滲入地下會造成360噸水及周圍土壤的污染,排放到大氣中的汞具有高度的擴散性及脂溶性。本報此前曾披露,國際汞談判主要集中在大氣汞防治,加拿大、北歐等國就宣稱當地漁業資源汞超標與大氣環流有關。
“我國作為全球汞使用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在‘全球汞文書’談判中面臨著巨大的汞減量減排壓力。”環保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副研究員菅小東透露,今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集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代表們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汞公約(簡稱“全球汞文書”)的草案進一步談判,削減汞的供應、減少產品和工藝對汞的需求以及減少汞的國際貿易仍是談判過程中的重點領域。
環保部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汞文書作為國際公約,與涉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物議定書公約》同為最高級別的國際法,甚至比應對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的級別還高。
根據公約草案,含汞電光源被列入管控對象的添汞產品中。公約草案規定,限制和淘汰汞產品的生產制造和貿易,即禁止除豁免用途外的添汞產品的生產制造,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或進口許可制度限制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并定期向秘書處報告添汞產品的生產制造、進出口貿易等信息。
“含汞電光源產品沒有成熟的無汞替代技術,短期內尚不能淘汰,盡管如此,全球汞文書對電光源產品的管控并未放松。”菅小東披露,今年7月,牙買加、日本等國代表提出了含汞電光源產品的淘汰名單。一些國家的代表認為,應針對電光源產品制定全球統一的汞含量限值標準,提出汞含量超過標準的產品將限期淘汰,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申請在一定時限內的豁免,允許其生產制造和進出口。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