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于建筑”學術論壇:讓光線來做設計
摘要: 論壇上,維思平建筑事務所董事、主持建筑師張英發表了主題演講:“實際上建筑設計是反照明的,因為自然的光是最好的一種照明,如果在可能的情況下,建筑師會首先考慮用自然的光來照亮這個建筑。通過設計使得自然光跟建筑發生關系,就賦予了這個建筑最好的一個靈魂。”張英用“光是建筑的靈魂”一句話概括了兩者的關系。
3月1日,“光于建筑”學術論壇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內多位知名建筑師與照明設計師出席并演講與討論,主題包括光于建筑的可能性,照明新技術,新產品在建筑中的應用等。現場約有300名觀眾參加本次論壇,其中有來自各個設計單位的建筑師、各個照明企業的代表。本次論壇分為主題演講和學術討論兩大部分,目的在于加強各合作方的了解與配合,集思廣益、突破照明技術以及行業體制的瓶頸,最終提高建筑師對光環境設計的意識和參與度。
讓光線來做設計,營造人文關懷氣氛
論壇上,維思平建筑事務所董事、主持建筑師張英發表了主題演講:“實際上建筑設計是反照明的,因為自然的光是最好的一種照明,如果在可能的情況下,建筑師會首先考慮用自然的光來照亮這個建筑。通過設計使得自然光跟建筑發生關系,就賦予了這個建筑最好的一個靈魂。”張英用“光是建筑的靈魂”一句話概括了兩者的關系。
張英
“建筑師不可避免地要運用很多人工光,但是要達到一種自然和人性的互動與均衡,作可持續發展的設計,” Benoy貝諾區域總監、英國皇家藝術學會資深會員黃俊認為,“光是情感的源泉,因為建筑也好,設計也好,必須要充滿情感。光主導人的行為,好的光設計一定是充滿了情感,讓人有一種愉悅感。”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方體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筑師王昀也認同光可以給建筑帶來生命,“照明已經不再是以前家里點著燈泡,或者過去的按照一般設計準那么簡單的一件事,光環境是空間整體的氣氛的營造,讓人感覺不僅是功能的滿足,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
建筑燈光真正的境界是與建筑融合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曹曉昕也提出光對于建筑的重要性,他表示,光是一個建筑師設計的最有利武器,光給了我們在同一個世界不同夢想的可能,設計本身沒有對和錯,甚至沒有高和低之分,作為光線的設計也有不同的可能,建筑師應該學會享受這樣一個可能。
曹曉昕
“建筑燈光真正的境界,是要跟建筑融合在一起,而不在于它的奢靡。”來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會展建筑工作室的總建筑師劉明駿表示,“光對于建筑來說有使用功能需要,就是采光,還有藝術效果的照明。人工光發展要滿足被照物體不斷提出功能性的細化要求,功能性被滿足之后要盡可能節能,還有功能性光源盡可能小型化,功能性照明盡可能智能化,這是從建筑師的角度去理解的。”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