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燈藍光傷眼 上海質監局建議國家調整標準
摘要: 在播出了LED燈因藍光存在潛在傷害問題的報道后,市質監局專門組織檢測機構對部分LED照明產品進行了風險監測,并首次跨界邀請醫學界、高校和產業界的專家,進行專題研討。最終達成共識,建議國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標準從推薦性標準,調整為強制性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對LED進行藍光危害的風險監測。
在播出了LED燈因藍光存在潛在傷害問題的報道后,上海質監局專門組織檢測機構對部分LED照明產品進行了風險監測,并首次跨界邀請醫學界、高校和產業界的專家,進行專題研討。最終達成共識,建議國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標準從推薦性標準,調整為強制性標準,并在全國范圍對LED進行藍光危害的風險監測。
LED的光亮中,藍光有多少?測定起來并不簡單。位于閔行的市照明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從上個月開始,加班加點檢測了27個樣品,依據的是GB/T 20145-2006《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的國家推薦性標準。該站副站長,同時擔任上海照明學會理事長的俞安琪在研討會上公布了最終結果:
27個樣品中,14個屬于無危險類,13個屬于一類危險。前半透明罩拆下來,有一個達到2類的,按照標準規定,這個時候要有警示標準,提醒人們,樣品上沒有任何標記。
根據標準,一類危險在正常使用中不會對人眼產生傷害,檢測結果似乎很不錯。但在座的專家卻有不同看法,浙江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學系牟同升教授說:
“大家不要以為符合我們這個標準就萬事大吉了,實質上還是有很多人群是不一定適合的。”
此話一出,現場一片安靜,因為牟教授本人就是《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人,并且還參與制定了這方面的多項國際標準:
“我個人觀點,室內其實是要達到零類,為什么,假如你產品達到二類,眼睛一直盯著看,持續100秒,就意味著對我們視網膜有光化學損傷,一般正常人沒問題,一刺眼馬上會眨眼,閉上,但剛生出來的小孩,都躺在床上,仰著的,還沒有大人快速的回避反應。”
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副所長張善端也認為,現行標準的傷害測定是依據成年人的體質得出來的,對于兒童、尤其是嬰兒,考慮得太少:
“嬰兒他的晶狀體的透過率在藍光部分,要比成人高兩倍以上,它的限制值就要比成人低到一半以下。”
作為醫學界的代表,來自上海五官科醫院的眼科副主任醫師姜春暉說,通過近年來的生物試驗,藍光對視細胞的傷害已經是不容質疑的定論,并且深入的研究成果正不斷涌現。而現行的標準是06年發布,如果相關研究能提供更多人群的數據,那么標準就應當相應進行修訂:
“我們眼科這十年之內發展了很多,十年之前我們看不到的損傷,現在我們能看到,以前認為是無害的,今天我們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評價,也許就要打個問號了。”
中國LED照明論壇主席章海驄教授在發言中也強調,不能把節能看得比人體健康還重要。他對近年來國內LED產業快速發展中的非理性現象,感到很憂慮:
“LED道路燈替代,什么三年內,兩年以內,全部要換成LED。一些廠家不擇手段,把色溫提得很高,在全國各地多得不得了。越是色溫高,越是會有藍顏色的光。我覺得要慎重地對待,研究。
對于今后LED燈的標準制定,張善端認為,宜嚴不宜寬:
“標準宜嚴不宜寬,如果前面把標注弄得比較低,后面發現有問題,那傷害就已經造成了。”
在聽取多方觀點的基礎上,市質監局最終就LED的藍光問題形成了三點意見,上報國家主管部門。俞安琪說:
“我們認為藍光危險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推薦標準建議改為強制性的。并建議列入到照明等級CCC標準中。此次樣品數量,種類,特性還不足以完全說明LED產品的藍光危險,進行完整的系統性分析。建議政府部門對室內用LED照明產品開展專項的風險監測。”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