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燈具城正突破傳統賣場模式
摘要: 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業,做到4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這4000億,又刺激了行業自身的華麗轉身國內照明行業的一個創新案例在上海出現。本周,國內第一家現代照明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正式開園。柳營路上申城最早的燈具市場“上海燈具城”,在“閉關修煉”5年后“王者歸來”,變身為一片現代化的照明行業功能區。
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業,做到4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這4000億,又刺激了行業自身的華麗轉身國內照明行業的一個創新案例在上海出現。本周,國內第一家現代照明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正式開園。柳營路上申城最早的燈具市場“上海燈具城”,在“閉關修煉”5年后“王者歸來”,變身為一片現代化的照明行業功能區。
傳統模式已“OUT”裝修新房到柳營路去挑選燈具,曾經是上海人頗有傾向性的消費選擇。不過,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遍布上海各個角落的燈具大賣場同質化的產品、不夠人性化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對以柳營路為標志的“燈飾城”模式漸漸失去興趣。以簡單貿易方式、出租場地運營的傳統“大賣場”模式,越來越OUT了。
說起上海燈具城的這一次“轉身”,最大的幕后“推手”,其實是加速轉型中的照明產業。這些年來,國內照明產業鏈的各環節,出現了越來越細的行業分工,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服務需求和消費熱點,這些需求,為一度創新不足的燈飾行業,帶來巨大機會。
走進這座總面積7.5萬平方米的功能區,舒適而時尚,商業區內,集聚了國內外各類頂級照明產品、熱門的LED節能環保燈具等,還有體驗區的情景展示,讓顧客感受光的效果。碩大的空間里,只安了幾盞燈,頗為“奢侈”,與擁擠的燈具賣場,形成強烈反差。來到5層的會展區,這里是國內照明行業技術、產品、趨勢等信息的交流中心;6至18層的辦公區,不僅引入了商戶,還有照明產業鏈上的研發設計、檢測、維權、金融、咨詢、產權交易、人才服務、創業孵化、行業協會等機構。據悉,國內最權威的照明檢測中心,目前已在此開設受理“窗口”。
“平臺化”能增值“平臺化”的經營模式帶來增值。上海照明電器行業協會會長、明凱集團副董事長陸澤明說,上海燈具城功能區將照明行業的各環節聚焦、融合,并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打造商品流通、信息匯聚、知識交融、創業創意、技術支持、金融服務、產業鏈接、電子商務、專業采購和低碳節能等十大功能性服務平臺。
滬上曾經最早、最大的燈具城,在照明產業新一輪發展中的升級,也為轉型中的上海,探索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模式。有專家指出,生產性服務業是在制造業發展到較高階段的必然趨勢,現代照明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對提升照明行業整體形象,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據了解,在廣廈控股、明凱投資兩大集團的支持下,此次改造投資總額達12億元。
電子商務“落地”據介紹,在傳統的銷售、服務有形平臺之外,一個線上燈具城也已點亮,消費者可在這個無形平臺上逛燈具城。上海燈具城將植入全方位的電子導購系統,并運用互聯網技術,構建起專注于照明產業的網站和B2B、B2C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目前,我國照明行業銷售每年以兩位數增長,對于“平臺化”功能區的需求,或許會更多。業內人士指出,從全國看,燈具市場普遍還處于傳統的簡單貿易模式,從一個照明功能區開始,能否在全國打造更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在更廣闊的平臺上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