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舉談古跡酒店:保育歷史、活化經濟
摘要: 作為香港設計師代表的新生力量,香港潘一舉設計師事務所總設計師、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倫敦藝術大學訪問學者潘一舉先生在10月26日舉辦的阿拉丁論壇·六方國際峰會上為我們講述了“亞洲古跡酒店的保育與活化”。
為頗具歷史的古跡改造成適應現代要求的新酒店的做法,在世界各地方興未艾。對于一間好的古跡酒店的評價和判斷標準,不應該僅限于“新元素”的引入,而更在于它們如何與歷史的印跡和諧相容。
作為香港設計師代表的新生力量,香港潘一舉設計師事務所總設計師、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倫敦藝術大學訪問學者潘一舉先生在10月26日舉辦的阿拉丁論壇·六方國際峰會上為我們講述了“亞洲古跡酒店的保育與活化”。
他在此前接受阿拉丁照明網記者采訪時提到,選擇這一主題的初衷是其對于古跡的保育活化非常有興趣,也有幸參與一些古跡酒店的活化項目。那么什么是古跡保育和活化呢?他提到,古跡也就是文物,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記憶,它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韻味,如果只供瞻仰,古跡就沒有生命了。
在香港,政府很注重古跡的保護和維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保育,這是一個層面。另外一個層面,香港寸土寸金,古跡應該發揮它的價值,挖掘古跡的商業價值和潛能,賦予新的生命力,給整個社會帶來新的價值,這是活化的意義所在。
潘一舉分享四個經典古跡酒店,包括他曾經探訪過的香港大澳文物酒店,比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古跡酒店。還有他親自主理的北京的昇平頤和古跡酒店。
香港大澳文物酒店
大澳是香港西南邊一座離島,這個酒店的前身是「大澳警署」。這個警署于1996年關閉,2009年被香港政府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筑物,而酒店是2012年才開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建筑物很有特色,具有典型殖民地風格及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色彩。
建筑物的走廊保留了原始的結構流線,昔日的屋頂檁條和有點拙的玻璃燈罩,體現了殖民地的風格。酒店保留了原始的瞭望臺,整個建筑物仍然具有歷史和人文的教育意義。
這個是主樓的外觀,只有9間房。房間名稱方面,分別以「處長室」和「司令室」官階命名,以「海馬」「海獅」「海虎」等水警警輪的名稱命名,還有當地的地標「牙鷹角」、「將軍石」「鹿湖」「寶珠潭」等命名。
距入口處還有一段距離的消防水炮,以及設于山坡上的警戒炮臺。依山勢而建的特色電梯,方便訪客上落酒店,包括爬山。當年,活化酒店的執行方為香港信和集團。在香港,古跡酒店的活化多為“政府招標,大財團競投,政府與財團合作”的方式展開。值得一提的是,餐廳和酒吧的座椅和吊扇均來自中環畢打行已結業的China Tee Club。也算是為另一個古跡項目的保育了。
1881 Heritage
1881 Heritage,前身于1881年至1996年是香港警察隊水警總部,位于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于1994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該建筑物由長江實業改建成為酒店,于2009年11月11日正式開幕。1881 Heritage設有小型商場、奢侈品店、餐飲、酒店Hullett House、休閑旅游、城市景觀等多個功能,是個復合型業態的綜合活化項目。
外觀上保留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特色——繁復的裝飾、雕花、拱門、突出的前廊、細羅馬柱、還有不少多角式的結構,像尖塔、八角屋,或是多角的邊間,總的來說,非常注重裝飾元素和線條,是一種華麗的造型風格。1881 Heritage里面的酒店部份——House 郝利特屋——濃郁的歐式新古典主義風格——洛可可元素。
潘一舉也對該項目表示頗有遺憾,原址有21種共192棵樹木,原本是尖沙咀的城市綠洲,可舒緩尖沙咀南的熱島效應,但長實以經濟效益為由,最終只有18棵樹被保留,此項目并非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的正面案例。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