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風情街戶外照明實景
摘要: 以伊斯蘭回族、蒙古族分別聚居的通道南路、通道北路兩條大型街區為改造主體的伊斯蘭-蒙元文化風情街燈光夜景改造工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照明改造項目。
蒙元風情街全長4300米,蒙古族文化加上元代宮殿屋頂建筑樣式體現濃郁的民族特色;伊斯蘭特色風情街南起舊城北門、東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華大街,全長1150。作為呼和浩特市城市景觀改造的重點街區,以伊斯蘭回族、蒙古族分別聚居的通道南路、通道北路兩條大型街區為改造主體的伊斯蘭-蒙元文化風情街燈光夜景改造工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照明改造項目。
建筑夜景色溫
在建筑夜景色溫選擇上,整個伊斯蘭-蒙元街區選擇兩個民族常使用的沙漠黃為主色調,再綴以當地群眾喜好的白色、綠色作為點綴,綠色為典型的深草綠色,體現內蒙古作為沙漠草原省會的回蒙風情。白色既可與草原上的藍天白云相襯映,又可體現草原民族視白色為圣潔的理念,也符合一般公眾的審美觀。點綴少量金色,烘托出強烈的民族特色。
建筑立面照明
建筑外立面是街道夜景照明最重要的區域,設計上采用多種照明方式,對景點和景物賦予最佳的照明方向,用燈光將建筑立面的墻、柱、檐、窗、墻角或屋頂部分的建筑結構聯為一體,用部分LED線條燈勾勒出的輪廓,外立面采用金鹵燈投射,沙漠黃和白色兩種色溫形成對比,配合部分內透光照明及適度的明暗變化,襯托出整條街道的層次感,給人一種莊重大氣的感覺,立體展示其民俗文化特征和藝術內涵。
建筑細節處理
建筑細節處理上利用投光燈、洗墻燈配合LED等做充分的展示,對一些伊斯蘭標志,符號的使用,如彎月、明星、尖頂蘑菇頭等,注重墻面花紋、木質、金屬花體、窗套、門套的處理,充分展現城市民族文化個性精美的一面。
街區頂部照明
兩大風情街頂部是一個富于變化的區域,伊斯蘭風格建筑與蒙元風格有所區別。設計團隊以暗槽內的線形三防燈帶有重點地選擇勾勒建筑物頂部,與街景墻立面空間緊密結合,內藏式燈光使頂部精美地凸顯出來,舒展而不突兀,彼此延綿呼應,在夜空里有一種大氣磅礴的美感。
街區廣場照明
照明設計還貫穿整個街區的街景及街區內的三個廣場(即清真大寺前廣場,南段伊利廣場,北段小游園)。清真大寺前三角廣場以伊斯蘭花園為主,照明設計使用若干種燈光,通過明暗對比局部照明等方式,將小品、雕塑、綠化以及地面鋪裝等富有情趣的民俗文化元素分別放大,展現在游客面前。
街區商業照明
此外,為突出該街區傳統的商業功能在街區街景中得以保持和展現,還通過廣告招牌的設計,店鋪外立面燈光設計等,利用立面泛光照明對現代建筑物進行適度的藝術性裝飾裝修,增加放光材料,輕型材料的使用,如玻璃等,來渲染濃烈的商業氣氛,擴展城市夜間活動空間,烘托了民族特色,最終形成本土建筑現代化、現代建筑地域化的關鍵效果,給街區增加更強的時代性。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