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十二位代表呼吁立法填補節能燈回收“空白”
摘要: 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以丁明為首的十二位代表提出,加快制定上海《廢舊氣體發電燈回收處理規范》,填補節能燈回收“空白”。
2009年和2010年以政府補貼形式進入上海居民家庭的節能燈高達2700萬支。3年后,這批節能燈已進入集中報廢期。然而去哪里回收、怎么回收,一大批后續回收問題仍是一片“空白”。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以丁明為首的十二位代表提出,加快制定上海《廢舊氣體發電燈回收處理規范》,填補節能燈回收“空白”。
“大量廢舊節能燈或將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源頭。”丁明擔心地表示,一旦燈管破損或廢棄后處理不當,將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一支含5毫克汞的節能燈若處置不當,可能污染多達50噸的地表水,更會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最終侵害人體的神經系統。但目前,上海的廢舊節能燈回收點很少,也沒有設立專門的回收處置系統,老百姓對于如何回收節能燈及節能燈報廢產生的污染普遍“不知情”。在節能燈回收上,生產部門不敢收,環保部門沒法收,基層社區不會收。
對此,丁明心急如焚。他呼吁,盡快對此予以立法,制定《廢舊氣體發電燈回收處理規范》,明確責任。對建廢棄節能燈回收流水線的企業,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降低回收成本,有償回收。
對上,政府制定強硬政策規范;對下,宣傳工作也應同步跟上。丁明認為,除了媒體、社區宣傳外,學校也應開展“環保課”,從小教育學生如何科學環保。此外,節能燈上應貼上相關標簽,告知群眾節能燈報廢危害及如何科學回收報廢節能燈。
丁明坦言,政府投放了大量的節能燈,卻沒有處理好回收問題,如今這個空白必須盡快填補,畢竟“民生不是小事,健康不是小事”。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