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近視 家居照明條件不宜“太好”
摘要: 比較了不同光線下眼睛屈光度不同導致的物體在眼內成像部位的差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教室、家庭照明亮度提高了,反而導致近視比例增加的緣由了。
現在,戴眼鏡的人越來越多。近視似乎正逐步成為人類演化的方向。而30多年前,中小學生戴眼鏡的還很少,特別是在鄉村中,眼鏡十分罕見。
時至今日,仍然是鄉村中戴眼鏡的孩子少。有統計說,城市近視的中學生比例是農村的4~5倍。
照明偏暗反而不易近視
當分析鄉村孩子近視少的時候,很多人會歸結為學習、讀書時間短,作業壓力小。當然,這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是,當年那些在油燈下苦讀多年的孩子,為何在上大學后,夜晚照明條件改善卻戴上眼鏡了呢?前些年,聽一位從農村來的老人說,城市近視多是因為燈太亮了。當時,我只覺得這話有道理,但又說不清楚。
曾幾何時,我們反復強調要保護孩子們的視力。其主要措施是改善教室、圖書館的照明。家長們則給孩子買最好的臺燈,還要改善營養。但結果是近視眼越來越多。現在我們知道了,臺燈是視力殺手。那位來自鄉村的老人說對了,城市的眼鏡多是因為照明條件太好了。
那么為什么在照明偏暗的情況下,反而不容易近視呢?先讓我們看看為什么會近視。
當視近物時,如果不經調節,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當然看不清楚。這時一般通過收縮睫狀肌,讓晶狀體的曲度增加,可使物體成像到視網膜上,也就是看清楚了。但長時間看近物,睫狀肌的收縮形成的很多信號導致眼球的前后徑發生逐漸變長的效應。這樣,不太需要睫狀肌的收縮,物體就可成像在視網膜上,形成了近距離視物的適應。
但是,眼軸伸長了,看遠物時,成像卻在視網膜前,眼肌卻無法調整,只能通過配戴眼鏡來矯正眼睛的屈光度,使遠物能成像在視網膜上。
所以,近視的本質是眼軸對長期視近物的適應性反應。這一伸長一般不能逆轉,或者說沒有逆轉的條件,如不可能長時間不從事近距離的學習與工作等。
為什么光線暗時反而不容易近視呢?有一種現象叫夜近視。就是白日視物清晰,但夜晚需要戴近視鏡。究其原因是因為夜晚由于屈光的差別,視物成像偏前。夜晚屈光個體之間有比較大的差別,一般與白日有1~4D的不同,平均約1.3D。
有實驗證明,將猴子放在暗房子中飼養,可導致猴子遠視。所以,在比較暗的燈光下視物,與在明亮的臺燈下視物相比,光線暗時物體的成像偏前,光線亮時偏后。這樣,光線亮時,自然讓眼軸的伸長性適應反應更強。
家庭照明不要太亮
比較了不同光線下眼睛屈光度不同導致的物體在眼內成像部位的差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教室、家庭照明亮度提高了,反而導致近視比例增加的緣由了。有鑒于此,教室、圖書館等處的光照亮度究竟應該多強,需站在新的角度,客觀、科學地重新評價。
應該如何預防兒童近視
首先,家庭照明不宜太亮。兒童的書籍、作業字跡一般比較大,看清楚應不成問題。另外,夜晚學習一段時間后,要到室外玩一會兒。
在較暗的光線下活動,是對視力很好的調適。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一個亮臺燈,讀幾本小說,連著熬夜。這樣要不了幾天,你就非戴眼鏡不可了。
(本文作者系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王瑞安)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