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經濟”到“產業綜合體”的蛻變,照明賣場格局之戰硝煙四起
摘要: 光博匯全球燈飾交易中心以“開行業先河”的改革者心態,一直尋求與商戶共贏的方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可謂產業綜合體發展的典范,燈飾行業改革的先驅。
無論是家具業的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月星家居,還是家電行業的國美、蘇寧,這些大賣場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應運而生,印證著中國家具、家電產業的飛速發展。
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較,照明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如日中天。權威機構預計,2014年我國LED照明行業產值規模將增長58%,達到1800億元。此外,根據臺灣拓撲產業研究所的數據,目前全球LED照明的滲透率僅為10%,最遲到2020年,滲透率將達到50%。可以說,照明行業的產業爆發期即將來臨。面對如此蓬勃的發展趨勢,渠道建設也緊跟其后,從以古鎮為代表的“馬路經濟”到以光博匯全球燈飾交易中心為代表的“產業綜合體”,市場化水平水漲船高,蒸蒸日上。
馬路經濟,一個時代的印記
馬路經濟,見證了中國燈飾行業從萌芽到茁壯成長的歷程。其中,最能代表馬路經濟的非古鎮莫屬。眾所周知,中山古鎮是老牌燈飾產業集群基地,有“國際燈飾看中國,中國燈飾看古鎮”之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始到90年代初,特別在90年代受房地產熱潮的影響,古鎮300多家燈飾企業在鎮中心設立了銷售門市部,形成古鎮第一條燈飾街,慢慢形成了中外聞名的“十里燈街”,是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但是,隨著燈飾產業的發展,由于大部分的門市商鋪都是私人投資興建,沒有統一的規劃,也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加上土地利用率低,交通壓力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燈飾產業的升級發展。沿街而設的門市“馬路經濟”經營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門市已經不光是傳統意義上的銷售平臺了,它也承擔著燈飾企業展示自身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窗口,因此,把門市打造成集購物、休閑、商務于一體的燈飾賣場成為眾多燈飾企業的追求。
燈飾賣場,想說愛你不容易
現如今,無論是城市建設的需要,還是消費者對購物環境的需求,高標準購物專業大賣場在市場經濟下應運而生,“燈飾賣場”也不例外,光博匯全球燈飾交易中心、古鎮星光聯盟燈飾廣場、小欖LED九州城、古鎮利和廣場等的相繼誕生,正是燈飾賣場不斷擴張的表現。
新興的燈飾賣場,規模大、檔次高、環境優美,提倡購物體驗和享受,有些賣場甚至集產品展貿、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大大改變了傳統燈飾業的展銷格局,這無疑是門市到賣場的一個跨越,也是燈飾產業的一次升級。
但是,當前不少賣場運營模式仍處于簡單粗放的坐商階段,且運營模式同質化十分嚴重。賣場的規模擴張大多表現為空間上的變化,模式上并沒有任何創新,因而這些賣場的綜合競爭力十分薄弱,難以經受起市場考驗。
有些本已入駐賣場的企業毅然決定搬回臨街原鋪,很大原因就是賣場僅僅只是收租,而缺乏其他配套和增值服務。另一方面,大部分賣場仍然選擇以租代售的方式進行招商,缺乏產權自主的商戶不僅承擔著高租金的壓力,也承擔著鋪位受制于人的風險,他們需要有一個平臺來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市場,也需要一個產業園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光博匯”為代表的“燈飾產業綜合體”應勢誕生。
產業綜合體,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燈飾行業發展迅猛的今天,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核心競爭力,打造商戶、業主、采購商和行業多贏的高端展貿平臺,成為當下照明賣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光博匯全球燈飾交易中心以“開行業先河”的改革者心態,一直尋求與商戶共贏的方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可謂產業綜合體發展的典范,燈飾行業改革的先驅。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